文档详情

热力学第六章.pptx

发布:2019-09-22约7.18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热力循环 Thermodynamic Cycles 6.3 热泵供热循环 6.2 制冷循环 6.1 蒸汽动力循环 6 热力循环 6.4 气体液化循环 本章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水蒸气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以及热电循环的组成、热效率计算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掌握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其热力分析; 熟悉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及其热力分析; 了解制冷剂的性质、其他相关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特点。 本 章 重 点 1、熟悉朗肯循环图示与计算 2、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3、蒸汽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4、再热、回热原理及计算 热力循环的定义 使工质经历一系列的状态变化,又重新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封闭过程,叫做热力循环,或简称循环。 特性:一切状态参数恢复原值,即 热力循环的目的 为了使连续做功成为可能,必须在工质膨胀做功之后,再经历某种压缩过程使它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重新进行膨胀做功的过程。这样一来,工质就可以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把热量转变为功。 热力循环:以获得功为目的。 热力循环分类 一、动力循环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正向循环) 输出净功;  在p-v图及T-s图上顺时针进行;  膨胀线在压缩线上方;吸热线在放热线上方; 动力循环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二、广义热泵循环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循环(逆向循环) 一般地讲:1、输入净功; 2、在状态参数图逆时针运行; 3、吸热小于放热。 制冷循环—维持低温热源的低温; 二、广义热泵循环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循环(逆向循环) 根据逆向循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 (refrigeration cycle) 制冷系数 热泵循环(供暖循环)—维持高温热源的高温。 二、广义热泵循环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循环(逆向循环) (heat-pump cycle) 供热系数: 三种热力循环关系 T0 T2 T1 制冷 制热 T s T1 T2 动力 环境温度 热力循环其它分类 按工质 气体动力循环:空气为主的燃气 蒸汽动力循环:以水蒸气为主 如燃气轮机等,按理想气体处理 如蒸汽轮机等,按实际气体处理 按燃料燃烧方式分 内燃式:燃料在内部燃烧,燃气即工质,如内燃机、燃气轮机等。 外燃式:燃料在外部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间壁传给工质。如汽轮机 6.3 热泵供热循环 6.2 制冷循环 6.1 蒸汽动力循环 6 热力循环 6.4 气体液化循环 §6.1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及蒸汽动力装置(steam power plant) 1)蒸汽是历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工质,19世纪后期蒸汽动力装置的大量使用,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诞生。 2)目前世界约75%电力、国内78%电力来自火电厂,绝大部分来自蒸汽动力。 3)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 4)蒸汽是无污染、价廉、易得的工质。 蒸汽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相同条件下效率最高的循环。 若以气体做工质,则: 定温吸热和定温放热两个过程难以实现; 定温线与绝热线斜率相差不大,故每循环完成的功小。 蒸汽卡诺循环 蒸气为工质可以克服上述两个缺点,在湿蒸气区,工质的定压过程就是定温过程,可以实现卡诺循环。定温线与绝热线斜率相差较大,每循环获得的功较多。 但实际生产中并不采用蒸气卡诺循环。原因: 因缺少压缩水气混合物(两相物质)的合适设备,故绝热压缩过程难以实现; 定熵膨胀末期,蒸汽湿度较大,对汽轮机工作不利; 蒸气比体积比水大上千倍,压缩时设备庞大,耗功也大; 蒸汽卡诺循环仅限于湿蒸气区,上限温度受制于临界温度,热效率不高,每循环完成的功也不大。 蒸汽卡诺循环 为克服蒸汽卡诺循环的缺陷,工程实际中学常用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 四个主要装置: 锅炉 汽轮机 凝汽器 给水泵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朗肯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蒸汽电厂示意图 二、蒸汽动力循环系统的简化(理想化) 简化(理想化):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朗肯循环 p-v 和T-s图 过冷水→饱和水 饱和水→饱和汽 饱和汽→过热汽 过热汽膨胀做功 乏汽凝结为水 冷凝水升压泵入汽锅 朗肯循环p-v 、T-s和h-s图 朗肯循环 T-s 图中各点状态 朗肯循环与水蒸气卡诺循环的区别 乏汽的凝结是完全的(2→3); 冷凝水由泵泵入锅炉,简化了设备,但增加了水的定压加热过程(4→5),降低了平均吸热温度,从而降低了热效率; 增加了过热器,蒸汽在过热器中的吸热过程(6→1)也是定压过程,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了乏气的干度x,提高了循环效率,也改善了汽轮机的工作条件。 郎肯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定熵膨胀过程(1→2)中工质(或汽轮机)做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