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二级出水强化除磷研究.pdf

发布:2017-06-19约8.6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及深度处理技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二级出水强化混凝除磷技术中试试验研究 1 1 1 2 2 3 黄鹏 ,尚巍 ,朱开东 ,钱静 ,谢长焕 ,李金河 (1.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 ;2. 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合肥 230001 ;3.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天津 300074 ) 摘 要:开展了中试规模强化除磷研究,针对南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特点及问题,采用混凝-沉 淀-砂滤工艺,考查了不同投加量时 PAC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总磷在 0.2~2.0mg/L 时, 要保证出水在 0.2mg/L 以下,PAC 的投加量要达到 15mg/L。将PAC 与其它药剂配比,形成 PAC+药剂 B ,和 PAC+药剂 C 两种复合药剂,在 10mg/L 投加量时,PAC+药剂 B 对总磷的去除率较 PAC 提高了 19%,使出水总磷低于 0.1mg/L ;PAC+A 药剂 C 对总磷的去除率是 PAC 也较 PAC 提高了 12%,出水低 于 0.2mg/L 。 关键词:强化混凝;中试;除磷;配比;复合药剂 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水量巨大,收集、管理方便,如果实现回用,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增加水资源供给量,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1] 。然而,二级出水即便达到一级 A 标准,其 总磷浓度依然在 0.5mg/L,会造成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磷的浓度,为其景 观回用清除障碍。混凝是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重要工艺,在去除悬浮固体和胶体的同时,也可以 针对水中溶解性磷酸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的沉淀,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目的[2] 。强化 混凝技术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结合生产实际,系统地分析混凝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强化工艺, 可以高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为王小郢污水厂二级出水,全年水质见表 1。总磷的波动范围较大。 表 1 王小郢污水厂全年出水水质 pH COD(mg/L) SS(mg/L) NH4+-N(mg/L) TP(mg/L) 波动范围 7-9 35-45 6.1-11.8 1.01-8.67 0.13-2.01 月平均 7.92 38.1 8.0 4.23 0.55 1.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流程为混合-三级反应-斜板沉淀-砂滤,为便于观察,设备材质为 10mm 厚有机玻璃, 设计处理规模为 24m3 3 /d ,可以在20-38m /d 范围内实现处理水量的调节。装置示意图见图 1。进水 首先经提升进入混合池,60s;然后进入三级反应池,18min,搅拌强度梯度下降;其次重力进入 斜板沉淀池,12min;最后由泵提升进入均质砂滤,滤速 6m/h 。 1.3 实验方法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6BAB17B05 ) II-158 江苏无锡 2010 年 7 月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及深度处理技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有 pH 和碱度、投加量、复合絮凝剂配比、水力学条件等, 强化混凝就是通过选择合适反应条件,既要保证后续固液分离工艺对 TP、浊度、COD 等污染物 的最大去除,又力求产生的混凝剂残余和污泥最少,运行费用最低。由于二级出水水量巨大,因 此调节 pH 的实用性因成本过高而受到限制。在水力条件已优化的基础上,选用应用最为广泛的 聚合氯化铝(PAC),研究了其不同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将 PAC 与铁系絮凝剂 B ,铝系无 机絮凝剂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