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2.(2012年肇庆调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走向近代化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 (1)男女平等(2)议会至上(3)工商皆本(4)实行众治 A.(1)(2)(3) B.(2)(3)(4) C.(1)(3)(4) D.(1)(2)(4) 解析: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是对封建理学压制人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他们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故包含着向近代化社会转变的因素。但他们并没有提出建立议会制度的要求,故排除(2)。答案:C 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3.(2014华附5月测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科,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盂儒学???????????????????? 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解析:材料体现了顾炎武对阳明心学的批判,指出阳明心学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学的内涵,已非儒学正宗,说明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主张发扬传统儒学的思想。B、C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一.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等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焚书坑儒”灾难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共同点:内容相同,都继承孔孟“仁”“礼”思想,都认为“理”是万物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影响相同:都压制了人的自然欲求,都维系了封建专制统治。 (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就是“理”;“求理”的方法不同。理学通过“格物致知”以知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则通过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归良知而成为圣贤,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三.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和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 (1)共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都对旧有的思想体系进行批判。 (2)不同点: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