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第五版).ppt

发布:2017-05-27约3.82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述 B = 2?Dm Dm ? T/? ?液 ?? ?气 THPLC为室温 TGC ? Dm Dg u u最佳 (3~5倍) ? B/u 可忽略不计 A与Cu对柱效的影响: 1. 涡流扩散相: A = 2? dp A减小的措施: 降低dp: 3~5?m 降低? : 球形、仄粒度分布固定相 高压、匀浆装柱 2. 传质阻抗系数:C C = Cm + Csm + Cs Cs:化学键合相,单分子层。 ? C = Cm + Csm HPLC:H = A + Cm u + Csm u Cm ? dp2/ Dm Csm ? dp2/ Dm C 减小的措施: 降低dp 增大Dm : 低粘度流动相 增加柱温 HPLC的适宜条件: 固定相与装柱:小粒度、仄分布球形固定相; 匀浆法装柱。 流动相:低粘度、低流量。(甲醇,1ml/min) 柱温:25?C (二)分离类型选择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流程 * 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采用特殊规格的固定相,流动相高压输送的液相色谱法。 HPLC的特点: 高压、高效、高速 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化学键合相: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以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的色谱法。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一)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固定相:十八烷基键合相(C18或ODS) 流动相:甲醇-水或乙腈-水 1. 分离机制:复杂 2. 组分的出峰顺序: 极性大的先出峰,极性小的后出峰。 3. 流动相的极性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流动相的极性增大,洗脱能力降低,溶质的k 增大,tR增大。 4. 应用: 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 例:固定相:C18 流动相:甲醇:水 ( 20:80) 某组分的tR=15min , 如何 使tR减小? (二) 正相键合色谱法 固定相:氰基化学键合相:与硅胶相似 氨基化学键合相:分析糖类 流动相: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 正己烷,氯仿等。 1. 分离机制: 范德华力、诱导作用力或氢键作用力。 2. 组分的出峰顺序: 极性小的先出峰,极性大的后出峰。 3. 流动相的极性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流动相的极性增大,洗脱能力增大, 溶质的k 减小,tR减小。 (三)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paired ion chromatography, PIC ion pair chromatography, IPC 定义:离子对试剂加入极性流动相中,样品离子与反离子生成中性离子对,使样品的K增加,改善分离效果。 1. 离子对试剂: 阴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对离子; 阳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磺酸类,如己烷磺酸钠作为对离子; 2. 分离机制: 影响容量因子的因素: 流动相极性:流动相极性增大,组分的k增大,tR增大。 PIC试剂的碳链长度:碳链长度增加,组分的K增大,tR增大。 流动相的pH: 3. 优缺点与用途: 优点: 易实现:ODS柱,甲醇-水,离子对试剂。 可避免缓冲液对流路的腐蚀(IE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