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十章 三角洲相.ppt

发布:2017-12-28约7.41千字共1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章 三角洲相(环境);第二十章 三角洲相;一、三角洲环境及其形成过程;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的推进可以较快,例如长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0m,黄河则为300~400m。;5;6;(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随河床淤高,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人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三)三角洲形成控制因素; ①河水密度等于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河流进入淡水湖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形成湖泊三角洲。 ; ②河水密度大于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底部呈平面喷流形式。如大陆坡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海底扇即属于此类型。 ;;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可对河流输入的泥砂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当海洋水动力作用远远超过河流作用时,就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或者使原有的三角洲遭受破坏。如我国钱塘江口,潮汐作用极强,河流作用微弱。 4)河口区海底地形: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波浪作用不易直通海岸,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否则相反。如非洲刚果河河口不发育三角洲,河口附近坡度陡就是原因之一。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是蓄水盆地的稳定性和沉降速度。一般说来,蓄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Typical Large Marine Delta;二、分类: (1)盖洛韦(Galloway,1975)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三种主导作用的相对强度三角形进行分类。 这个分类图解是个比较系统又能表现出三角洲连续变化系列的分类方案,不仅适用于现代三角洲的分类,同样也可应用于古代的三角洲。 ;16; 高建设性三角洲:河流作用主要是向海盆输送沉积物,不断使三角洲向海进积,起着建设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相称建设相。以建设相为主的三角洲为高建设性三角洲。根据其形态可区可细分为朵状和乌足状三角洲。;18;(3)水体性质不同; 近期,人们不仅考虑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而且还考虑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以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粗细,首先将三角洲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薛良清,1991),然后再在正常三角洲中划分出河控、浪控和潮控三角洲。; 湿地冲积扇形成的水下扇三角洲;不同类型三角洲亚微相划分;一、河控三角洲;(1)鸟足状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又称为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Mississippi Delta;朵状三角洲;朵状; 河控三角洲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29;Typical Large Marine Delta;31;朵状;33;34;(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几个沉积微相。;①、分支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 1)岩性: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单向水流所形成的向上变细的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和粘土层。 2)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3)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4)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38;②、陆上天然堤(微相) 分布在河道两侧,平行河道延伸; (1)岩性:粉砂及粉砂质粘土,粒度向下游及远离河道变小。 (2)构造:小波痕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纹层、植物根系和碎屑以及动物的潜穴。生物扰动构造也很发育。由于洪水期与平水期的交替,天然堤的层序呈粉砂层与粉砂质粘土层互层特点。 (3)砂体形态:横断面成楔状或不对称的透镜状,向河道一侧较陡,另一侧较缓并逐渐过渡到河道间其他沉积。;③决口扇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