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2008年5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贯穿企业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是对企业各项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条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任务是坚持按科学技术规律办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有关技术政策和规定,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技术管理秩序,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提供保障。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是对所承包的工程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总称,技术管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与合同、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共同组成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管理框架。
技术管理工作的依据
1、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法规和法令、条例。
2、设计文件和图纸。
3、国家各部委颁发的各种行业现行规范、规则、技术条件、验收标准和管理办法。
4、总公司颁发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集团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第三版)、集团公司《项目管理“十八项制度”》。
5、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和要求。
技术管理主要表现
1、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要求,保证施工按正常秩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完善各种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果。
3、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更新和开发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通过技术管理,使施工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第四条 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按照施工阶段主要包含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的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内容
⑴ 依据合同文件,进行施工调查。
⑵ 审核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提出问题。
⑶ 复核工程定位测量数据。
⑷ 确定重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⑸ 确定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⑹ 将技术工作进行任务分工,分解到科室,责任到人。
⑺ 对调度、技术、测量、试验、质检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2、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内容
⑴ 编写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⑵ 施工技术交底。
⑶ 交接桩及施工测量放样。
⑷ 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
⑸ 工程量变更和方案变更。
⑹ 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监控。
⑺ 技术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⑻ 工程延期和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
⑼ 记工程日志。
3、竣工验收阶段
⑴ 工程质量评定,申报优质工程。
⑵ 工程清算工作。
⑶ 编制竣工文件,移交技术资料及竣工文件。
⑷ 编写施工技术总结。
⑸ 竣工验收及保修。
第五条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灵魂,技术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强全员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各种技术责任制,提高生产技术素质和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第六条 工程技术人员在执行本办法时,应严肃认真,身体力行。
施工调查
第七条 施工调查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是:了解工程项目的自然情况、施工外部情况和工程特点,为审查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确定总体施工方案,提出方案变更等提供依据;进行现场核对,确定合理的施工布置和施工措施,落实各项附属、辅助工程,达到满足审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计划、施工预算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需要。
第八条 施工调查的组织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及人员参加施工调查,并提出调查报告。
第九条 调查的依据
1、施工设计文件。
2、上级下达的划分施工任务的文件或决定。
3、投(议)标工程的合同文件及招标文件或协议书。
第十条 调查步骤
1、阅读设计文件,对工程情况和有关问题基本了解。
2、根据调查目的编写调查提纲,按业务部门职责划分调查任务。
3、拟定具体的调查计划,按照计划展开施工调查。
4、分析收集的原始资料。
5、编制调查报告。
第十一条 调查内容
1、设计概况:了解设计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技术条件和设计原则、线路方案比选和工程地址的选择。
2、工程概况:主要工程分布情况,重点工程结构类型、技术特点。
3、调查施工场地及附近地区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如水文气象资料;河流分布及其流量、流速、洪水期、水位变化、通航情况;海水涨(退)潮情况;当地气温、雨量、大风季节、积雪厚度、冻土深度等对施工的影响的情况。
4、地质情况: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层分布、风化程度及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良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对施工的影响。
5、砂石等地材情况:地材类别、质量、产量、价格、运输及供应方式。
6、当地可资利用的电力、水源、燃料等情况。
7、交通、通信及公路等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