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pdf
巧妙整合,激活思维
——浅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这个“新课标的宠儿”
却无情地“苦尽”了不少数的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教师都
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通常在教学中就会为了答案的准确性,不
浪费上课的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并把它背熟。久而久之学生
就会有一种习惯,等待老师的答案,缺乏了自己的见解。叶圣陶先生早就
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比较弱,他
们有时候觉得无话可说。有的同学虽然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可是他们的发
言比较随性,表达不完整、不规范;有的学生的表达则干巴巴的,了无生
趣。
笔者从教低年级语文教学多年,觉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的主阵地。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课堂上,我通过“以文本为依托、以规范表达为抓手、以媒介为辅助”的
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
一、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使学生言之有物
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创刊号《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一文中
指出:“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
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
一定要借助文本这个例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低年级
的课文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以
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
1.立足文本,模仿“精彩”点
教材中的文本都比较经典,有很多的精彩之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范
本,范本中有了让学生可模仿的精彩点,学生表达时就有话可说了。低年
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仿造课文中的写法练习说话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
段。如:《春雨的色彩》是一篇优美的短文,描写了春雨细如丝、春雨柔
似水、春雨美如画的美丽景象。特别是短文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用拟人的手法把景物写
得很生动。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让学生在脑海中“储存”
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教师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把春天的景物写生动的,
只是一种知识的教学。要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离不开一定的语言文字的
训练。于是,我告诉学生,除了文中的描写,春天还有很多景物值得我们
赞一赞,说一说。春天还会在哪里?那里的景物怎么样?我抓住这个语言
训练契机,让学生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说说“春天在(哪里),(什
么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学生们说到了“春天在公园里,春天的
太阳暖暖的,花儿绽开了笑脸”……一首首《春天在哪里》的小诗就这样诞
生了。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表达的内容,学生又恰当地模仿了文本中的“精
彩点”,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2.立足文本,想象“空白”点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很多文本中无字处皆有意。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本中精彩的“留白”,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
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变“不言”为“有言”。如:《柳树醒了》一课中
写道“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在教学
时,我抓住了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说说还有谁长高了呢?学生们说:
小草、果树、竹笋等。通过省略号这个“空白”点,让学生合理想象,使
学生有话可说。又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学完课文之后,我对同学们
说:“小蚂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们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吗?”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
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3.立足文本,积累“重点”词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重点是字词教学。”那么,对于低年级
的学生来说,词语的积累尤其重要。教学时,我不仅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的意思,还让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
文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我告诉同学“只
有……才……”是一组关联词,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这样的句子前后之间
是并列关系。于是,我让学生用“只有……才……”造句,积累重点词语。
又如《四个太阳》中写道“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
的香甜。”在教学时,我抓住“邀请”一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金黄的落
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香甜,他是怎样邀请的呢?在学生知道金黄的落
叶邀请小伙伴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