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三单元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情分析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
单元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初步认识直角,并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单元课时 4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画角(例1例2)
备课时间:2016年8月18日 上课时间: 2016年 月 日
教材分析:
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中可以找到很多角,由此引出角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能力。例1通过做活动角。折角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同时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折合法,并体会到角的大小与所折的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例2以两幅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方法,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课通过观察,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尽管活动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明确角的构成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表象。教材中呈现了静态角和动态角,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动态角帮助理解角的特征及角的大小变化。
学习目标:
1、 在“校园操场”的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动手画、摆三角板,初步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 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画角。
教具准备:
钟面、投影仪、三角板、红领巾、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角,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
二、探索交流,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三、解释应用,提出疑问
四、总结提升,加深印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在数学课上学过的图形么?可以找到哪些图形?
(2)很好,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瞧(主题图的钟面上,剪刀上、双杠上呈现色线,表示出角)!
(3)请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2、探索交流,构建模型
(1)结合情景,认识角
①指一指老师手中三角尺的各个角
(过程中注意告诉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②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像我这样指一指,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③仔细观察课件中物品有没有角,并指一指。
④老师把这几个角画在黑板上,提示学生仔细观察.。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①仔细观察,发现黑板上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谁能摸一摸角,并指出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①观察教室里什么东西面上有角?
②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经常看到角?
(4)实践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①利用手中的工具,绳子或是纸条摆出一个角。
②观察大家摆出的角,发现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吗?
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5)教学角的画法。
①在投影仪上分三步显示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教师讲解)
②鼓励学生试着画出几个角。(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质疑:还有同学有什么疑问吗?
巩固练习:39页做一做第2题:
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