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转录第二部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真核生物的RNA转录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类型I基因的启动子 类型II基因的启动子 类型III基因的启动子 类型I基因的启动子 RNA pol I转录生成18S、5.8S、28S rRNA 不同真核生物的rRNA转录起始位点邻近的序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RNA pol I启动子区域有较大的差异 rRNA基因具有显著的种属特异性 不同种属的rRNA调控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rRNA基因重复单位 拷贝区 外间区(ETS) 内间区(ITS) 非转录区(NTS) 核心序列(核心启动子) 人的rRNA的核心序列在-45—+20 小鼠的rRNA的核心序列在-45—+9 缺失、替代、突变都会消除或强烈降低rRNA转录能力 决定转录起始的精确位置 上游控制元件(UCE) -150— -107 缺失、置换、插入等破坏这一区段序列,可造成rRNA转录下降100倍。 类型II基因的启动子 (一)转录起始位点(Inr) (二)基本启动子 (三)转录起点上游元件 (四)转录起点下游元件 转录起始点 帽子位点(Cap site) PyPyANT/APyPy (Py=嘧啶C或T) 是转录的起始位点(Inr) 基本启动子 TATA box(Hogness box) TATAAAA,两侧富含GC 位于-26—-34,-30左右 决定转录起始的选择。 TATA box 有的真核基因中没有TATA box,如腺病毒DNA结合蛋白基因(27kd) TATA box的缺失使转录不能选择特定的起始位点,因而形成几种不同的5端的mRNA。如海胆H2A基因 TATA box突变会使转录频率大大下降 TATA突变 1、CAAT box GGC/TCAATCT 位于-75,-70—-80 开头两个G的重要性等于CAAT部分,非常保守 可能是真核生物RNA pol II的结合部位,决定转录起始的频率 CAAT box 缺失、突变会导致转录活性大大下降 兔β-珠蛋白启动子CAAT缺失、GGCCAATCT变成TTCCAATCT,则转录活性只剩12% CCAAT变为TCAAT,则转录活性只剩下25% 2、 GC box GGGCGG 位于-80—-110 GC区与sp1等转录因子结合,可提高转录起始的频率 类型III基因的启动子 (一)基因内启动子 (二)基因外启动子 (三)混合型启动子 (一)基因内启动子 编码tRNA、5SrRNA、Alu的大多数基因 5SrRNA基因内的启动子位于+55—+80,两端有A box和C box。 tRNA基因内启动子位于+8—+72之间,其中A box位于+8—+30,B box位于+51—+72 在真核生物内A、B、C box是相对保守的 基因内启动子决定转录的起始与否,而转录起始频率主要由转录起始点决定 (二) 基因外启动子 snRNA、U6和人的7SK RNA 位于被转录序列的上游 三种启动子元件: 1、TATA结构 2、近端序列元件(PSE):-60bp 3、远端序列元件(DSE):-250bp(增强子) (三)混合型启动子 海胆硒代半胱氨酸tRNA(ser)sec基因 酵母U6基因 真核基因的转录因子 原核生物RNA pol不需要其他蛋白质因子参与就能起始转录反应,而真核生物RNA pol需要一定的蛋白质才能起动转录反应。 TF的类型 1、通用的转录因子(普遍性转录因子) 结合于启动子核心序列 TFIIA、TFIIB、TFIID、TFIIE、TFIIIA、TFIIIB、TFIIIC 2、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 结合于上游调控区UPE和增强子区 SP1、CTF、Ap-1、Ap-2、Oct-2、CREB 广泛研究的TF 识别TATA区的TFIID 识别CAAT区的CTF 识别GC区的SP1 转录因子 一、RNA pol II的转录因子 二、RNA pol I的转录因子 三、RNA pol III的转录因子 参与RNA-pol Ⅱ转录的TFⅡ TFIID TFIID结合于TATA box TFIID由多种亚基组成,其中一种亚基称为TBP(TATA结合蛋白,TATA binding protein),是参与各种RNA pol起始复合物装配的必要组分。 TFIID的其余亚基称为TBP相关因子(TBP-associated factor,TAF) 定位因子TBP(相当于σ因子) SL1(pol I);TFIID(pol II);TFIIIB(pol III) RNA pol I的转录因子 3种转录因子:UBF、SL1、TF1C 终止: ● mRNA3′端转录出AAUAAA及富GU序列后,在AAUAAA后约11~13b的修饰点(processing)被切断,游离的mRNA戴帽、加尾。 蛋白激酶,使CTD磷酸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