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教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现代教学 本章主要内容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词源与定义、教学与智育教育的区别、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现代教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学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及其理论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模式 六、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七、教学策略 几种教学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录像) 一、什么是教学 1、教学的词源与含义 (1)甲骨文中教、学的含义 (2)《尚书·兑命》:“斅學半” 。 孔颖达:“上学为教(音xià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學半’,其此之谓乎!” 在西方,“教”、“学”、“教学”一词在英语中分别为 Teaching 教, Learning 学, Instruction 教学。这里,“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都是仿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 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王策三《教学论稿》 2、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另一方面,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与智育 一方面,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智育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另一方面,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3、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是普通中小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和主要任务。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学也是其唯一的、中心的任务吗? 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 德国柏林大学校长洪堡 到底以教学为重还是以科研为重?我国从教学与科研比例的角度对大学的一种分类 4、现代教学形成与发展 (1)现代教学开始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于15-17世纪达到高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普及化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现代教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泛智教育 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班级授课制 (2)19世纪中后期现代教学体系的普遍确立。 (3)现代教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二、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书本知识与现实实践相联系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 七~九年级 全一册》 例: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学习,从而自觉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苏格拉底:产婆术 苏格拉底: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伪归于哪一行? 欧谛德谟:归入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等应归于哪一行? 欧谛德谟: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罚那极大地损害其国家的敌人,他战胜了这个敌人,而且奴役他,这对吗? 欧谛德谟:不能说不对。 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如何呢? 欧谛德谟: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好吧,那就来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勇气,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如果他告诉他的士兵,生力军即将来增援。他欺骗了战士们,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了胜利。这种欺骗行为如何理解呢? 欧谛德谟:也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好吃,哄他吃了,他的病因而好了,这能算欺骗吗? 欧谛德谟:也应划到正义一边。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