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模块知识专题0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

发布:2021-09-30约2.8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能要点整合 主题 具体内容 资产 阶级 民主 运动 辛 亥 革 命 性质 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评价  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教 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续表) 知能要点整合 |要点三| 思想近代化 主题 具体内容 变法 维新 思想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严复译著《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思想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能要点整合 主题 具体内容 新 文 化 运 动 概况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 (1)功绩: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见 (续表) 知能要点整合 |要点四| 社会生活近代化 领域 具体概况 特点 新式交通 工具传入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社会 生活的变 化呈现出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社会 习俗 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 方式 变化 饮食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娱乐 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服饰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思维拓展 拓展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即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1)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 (2)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思维拓展 拓展二 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动力是什么?中国近代化历程与西方近代化历程有何不同? (1)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2)不同:中国由技术变革到政治制度变革再到思想变革;西方是从思想变革到政治制度变革再到技术变革,中国近代化历程与西方正好相反。   思维拓展 拓展三 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1)阻碍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排挤) (2)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中国人民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④只有实现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才能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专项提分练习 见Word版资源 知识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Page ? * 知识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前行的历史。本专题是各地中考每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全方位地解读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知识网络 知能要点整合 |要点一| 经济工业化 事件 具体内容 洋务运动 概况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兴办学校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