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近代化的探索﹝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何为“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不同的政治派别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阶级;主要内容;筹建海军;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结果;地位
作用;课堂演练;3.“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5.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湖北走在前列。下列四幅图片中哪一幅体现了当时湖北近代化建设的成就:
;戊戌变法;时间
领导者
内容;结果
又称
影响;课堂演练;3.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5.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辛亥革命;机关刊物:《民报》;1911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结局:;课堂演练;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
C.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4.“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
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
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
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
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地位
作用;课堂演练;3.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