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件.pptx
;背景;考点一: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考点一: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考点一: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2024·山东青岛)1.“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痛苦,然后有了弈?、曾国藩、李鸿章等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方案。”这场“自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024·山东泰安)2.下列宣传口号或思想主张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变亦变,不变亦变”——鸦片战争
B.“民主”“科学”——百日维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甲午中日战争
D.“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2023·江苏盐城)3.“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李鸿章的观点体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A.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B.实现了民族独立目标
C.导致了民族工业萎缩D.根除了列强侵略势力;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24·山东德州)1.下列诗句或联语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关联中,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B.谭嗣同戊戌变法——“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邓世昌黄海大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孙中山辛亥革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24·山东聊城)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19世纪90年代以后,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B.洋务运动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D.革命思想传播;(2024·辽宁)3.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A.传播文化助交流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抗击侵略卫主权
(2024·内蒙古包头)4.1895年,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阻止饷银运出,一批台湾爱国官绅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引发上述事件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三:戊戌变法;考点三:戊戌变法;“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2024·河南)1.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A.政治革命的诉求B.组建新军的愿望C.教育救国的主张D.发展实业的决心
(2024·宁夏)2.1895年2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吁变法刻不容缓;4月,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继跟进;6月,巡抚陶模提出了十三点变法建议;就连被称作“老顽固”的大学士徐桐也上奏对闲员“痛加删汰”。这表明当时()
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2024·山东青岛)3.“甲午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的主旨是要变更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期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的充分发挥和推进。”材料中新的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立??制D.民主共和制;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根本原因?启示?);(2023·山东德州)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而列强之见及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材料中“拳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平均地权”B.“实业救国”C.“自强求富”D.“扶清灭洋”
(2024·山东济宁)2.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2024·贵州黔南)3.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