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23.1 图形的旋转 说 课
安新二中 田彦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十三章《旋转》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二十三章图形旋转第1课时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也为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
(2)、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理解和发现旋转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的认识,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和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已经逐步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乐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动手操作。
三、教、学法分析
教法:引导 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四、教具准备分析
我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制二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创设情境
引出概念
自主探究
归纳性质
实例探究
培养能力
归纳反思
课后提高
思维拓展
数学应用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概念。
播放大风车歌曲,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1:直观感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电脑展示钟表指针的转动、车轮的转动、荡秋千等情景)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2)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方向盘的??动呢?
学生观察之后进行交流回答
1.在这些转动的现象中,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
2.每个物体的转动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动.
3.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它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只是它的位置有所改变.
4.汽车的方向盘和电风扇的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同样它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方向盘上的每点的位置所变化.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旋转(circumrotate),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转动的物体引出旋转,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问题2:探究概念
从观察实际物体的旋转到抽象图形的旋转的观察
同学们,请根据观察并回答幻灯片9、10、11
小组合作: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做旋转吗?
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后,师生共同归纳旋转及有关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circumrotate).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旋转方向
完成幻灯片13,14(学生审题口答)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再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探究来得出本课重点:旋转及有关概念。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索 归纳性质:
问题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把你准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完全叠放在一起,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好字母,固定好下面的三角形,然后用笔尖按住其中的一个角的顶点(让其不动),使上面的三角形绕此顶点转动。
(1)线段BA与BA′有什么关系?
(2)∠ABA′与∠CBC′有什么关系?
(3)从刚才的操作中你能再找出与上面关系类似的线段和角吗?
(4)△ABC和△ 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同桌合作交流后,教师指明学生回答,教师做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同时以问题为导引,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问题2:观察发现,(电脑展示)
(1).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图形形状、大小、位置哪些发生
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2).分别连结对应点A、A/与旋转中心O,观察线段OA与线
段OA/,它们有什么关系?任意找一对对应点,注意观察这
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量一下∠AOA/的度数,再任意找几对对应点,分别量一下对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