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经济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近几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遭到挑战。笔者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状况;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进入十三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开始进行结构性的转型,即由传统的粗加工的粗放型经济向精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内地农民工往返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相应地,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减少。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中国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峻,加之08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就业岗位大量减少,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却是逐年增加。中国大量的毕业生“漂浮”于社会。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为例,2013年,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增加到43万多人,其中,这还不包括许多到珠三角寻找工作机会的外省高校毕业生,以及还在广东省悬浮着的一些毕业生,有机构预计,2016年,选择在广东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几年企业或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却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作为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就更不乐观。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已经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笔者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学生就业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困难,因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的数量还不多,每年招生的人数还没有超过90万。1998年中国有340万在校大学生。到2010年,高校招生人数就达到657万,而在校学生超过215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到2016年预计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为749万人。学生毕业人数的巨大增加,相应就要求社会接受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可社会就能容纳这么多大学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开放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商品的加工厂,而加工企业不需要那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需要的是技术工人。媒体上经常有报道说大学毕业生去竞争环卫工作岗位,去养猪等等。这说明现在的企业难以容纳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但目前中国每年的招生人数却没有下降。
数量上的急剧增加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方面,同时,学生的质量下降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方面。从大学扩招以来,各个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快速推进,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所等都焕然一新。教学设施上去了,是不是教学质量就保证了呢?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而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学生的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成品质量也随之下降,这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产生了差距,所以这就成了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高校普遍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问题。有的专业社会需要的量很大,而有些专业社会的需求量很低。而据无忧考网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大学本科就业最好的5个专业是:石油工程(99%)、工程造价(99%)、金属材料工程(96%)、航海技术(9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96%)。2009年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靠后的有:广告学(87%)、农学(87%)、水产养殖学(8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87%)及工商管理(87%)。到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就业最好的5个专业是:1.医药专业2.同声传译专业3.水利专业4.能源、交通专业5.建筑专业。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后五位的是:1、生物工程2、法学3、环境工程4、市场营销5、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相距时间不长的就业数据结果却相差很大,说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作为大学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专业调整的。作为笔者所在的英语专业,前几年也经历了就业的低潮时期,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影响是很大的,学生找工作非常困难。而到了2010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随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逐步复苏,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企业对外贸出口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每个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各个高校非常紧迫的任务,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国高校发展的大事。作为攀西地区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攀枝花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外国语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攀枝花学院其他二级学院基本相似,即同样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经过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调查分析,外国语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