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化学-原电池.doc

发布:2018-08-17约1.66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1 - 教师 许亚军 学生 上课时间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原电池 教学 重点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对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的认识和书写;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教学 难点 对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的认识和书写;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教学 过程 【课前复习】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 KMnO4溶液 B.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的pH为3.2 C.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pH都偏小 D.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先将FeCl3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2、把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 A.H2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Na2CO3溶液 D.FeCl3溶液 3、常温下,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H+ 4)>c(Cl-)>c(OH-)>c(H+) B.c(NH+ 4)>c(Cl-)>c(H+)>c(OH-) C.c(Cl-)>c(NH+ 4)>c(H+)>c(OH-) D.c(Cl-)>c(NH+ 4)>c(OH-)>c(H+) 4、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0.01mol·L-1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C.将0.001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 5、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 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O2,b为CH4 B.CO2- 3向正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2- 3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0的无色溶液:Al3+、Cu2+、SO 42-、Cl- B.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a2+、HCO3- 、NO3- C.在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Ba2+、Cl﹣、NO3- D.含有0.1 mol·L-1Fe3+的溶液中:H+、Mg2+、SO 42-、NO3 考点1:原电池的概念及组成 1、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注意:原电池是一种装置,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典型装置 把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锌粒放在铜片上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锌片、铜片用导线连在灵敏电流计上一起浸入稀硫酸中。观察四个装置的现象。 如上图当闭合开关后可以看到Zn片溶解,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的形成;但是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衰减,说明该装置简单、效率低;在两个电极上都会有气体产生,而且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Zn可以直接与硫酸反应,在Cu片上是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生成H2,因此在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如上图将Zn片和Cu片分别置于和ZnSO4和CuSO4溶液中,用导线连接,两烧杯之间用盐桥接通,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的形成;而且电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该装置简单、效率高;在Zn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因此在该装置中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原电池的基本组成:由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形成两个半电池,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导线连接。4、构成原电池条件 a溶液相同,电极变化 b电极相同,溶液变化: c电路是否闭合 分析后得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个电极: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的一极),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得到电子的一极); (2)电解质溶液或者熔融电解质(两电极浸在其中) (3)闭合回路 (4)电池反应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1】某原电池总反应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 C.正极为F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