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生物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A卷 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六单元(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需要制备固体培养基
B.S型菌的DNA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C.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染色体变异
D.转化形成的S型菌后代仅一半是S型菌
2.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B.在“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能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2P标记噬菌体组中,搅拌时间长短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D.以上三个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得到的结论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C.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培养基中培养噬菌体,即可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
D.短时间的保温是为了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4.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开
C.沉淀物的放射性高表明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
D.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都具有放射性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6.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7.下列有关核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RNA比DNA结构更稳定
B.DNA可以碱基互补形成双链结构,而RNA之间不能进行碱基互补
C.tRNA中没有碱基对的存在
D.DNA在某些状态下可以是单链结构
8.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 A、0.32 G、0. 24 T、0.16 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 )
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4
9.下列关于细胞内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m个碱基、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m-n)个氢键
B.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T/G+C肯定是相等的
C.生活在火山口附近的细菌中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例较低
D.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完全相同
10.“DNA指纹”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特异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1.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B.DNA 的两条链都可以作为复制的模板
C.DNA 的复制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