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六单元 人口的变化(B) 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六单元 人口的变化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得以逐步扩大,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图为2015年泛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人口流动情况图,图中区域流入和区域流出涉及的区域指泛长三角。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表示上海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关于三省一市人口流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市)流出人口主要去往泛长三角
B.乙省(市)流入人口主要来自泛长三角
C.丙省(市)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
D.丁省(市)省内流动人口数量最多
5.人口流动对甲省(市)的积极影响是
A.提高高校生源质量 B.降低劳动力成本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减轻公共设施负担
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老少比小于15%为年轻型人口结构;15%-30%为成年型人口结构;3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6.关于下列国家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阿拉伯国家都属于年轻型人口结构
B.文莱为成年型人口结构,劳动人口最多
C.科威特人口结构最年轻,少年儿童人口最多
D.沙特阿拉伯人口数量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7.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产国,除石油外最具优势的能源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海洋能 D.地热能
8.中国从图示国家大量进口石油,最主要的目的是
A.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B.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C.扩大国际贸易,加强国际合作 D.补充能源缺口,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19世纪是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波兰的西里西亚谷仓。后续移民往往集聚于先期移民周边,发展成美国的“波兰村”。读图完成下题。
9.19世纪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
A.移民群体主要由贫苦农奴及其家属组成
B.沿途穿过了落叶阔叶林带和常绿硬叶林带
C.海上旅途经过了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D.加快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
10.美国“波兰村”的发展( )
A.促进了波兰、美国文化的融合 B.增加了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机会
C.利于保护迁入地原生生态环境 D.维系并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性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71万人,这是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80后”流动人口比重由2011年的不足50%升至2016年的56.5%,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完成下列各题。
11.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有
A.城乡发展差异性减小 B.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社保政策限制人口流动 D.部分流动人口落户
12.流动人口中,“80后”比“70后”离家外出打工的意愿更强,主要原因是“80后”
A.人口多,就业困难 B.学历高,外出就业容易
C.乡土观念较淡薄 D.家庭生活负担轻
13.大学生落户流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