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讲课.ppt

发布:2017-05-10约1.34万字共1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的概念 1.区域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解释。 ⑴ 地理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⑵ 经济学,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 ⑶ 政治学,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 ⑷ 社会学,具有某种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类聚居社区。 ⑸ 在经济地理学中,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 2.区域的内涵 ⑴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的空间。 ⑵ 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按照空间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区域分为不同等级。 ⑶ 区域还可以分为同质区域和集聚区域。 同质区域也称为均质区域,是依据某种经济活动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划分的区域。 集聚区域也称为结节区、功能区,是依据经济活动的内在功能联系的强弱程度而划分的区域。 ⑷ 区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区域结构主要有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区域功能分为内在功能(组织区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和外在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⑸ 区域是一个经济实体,对外具有一定的经济个性。 ⑹ 区域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再生)等阶段的生命周期。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 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 按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及内在联系进行划分。 也称克拉克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包括运输业、商业、金融、服务业及科教文卫等。 (二)产业功能分类 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产业部门分为三大类: 1、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为三类: ⑴ 前向联系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⑵ 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⑶ 侧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3、基础性产业,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较大或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 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分类 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 1、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 2、资本密集型产业 需要大量资金购买生产资料。 3、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4、 技术密集型产业 技术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 (四)其他产业分类 1 、按照产业的技术先进程度,将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 、按照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的大小将产业分为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或配置方式。 (一) 主导产业选择 1.高比较优势系数   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 指标: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是这四个系数的乘积。    判断标准:区域某产业的比较优势系数的 值越大,越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比较集中率系数: 比较集中系数= (a/A) (b/B) 式中:a——某产业的产值;    A——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    b——全国该产业的产值;    B——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输出率系数=(m/M) (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