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意义教学建议 西师大版.doc

发布:2019-12-07约3.7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意义教学建议 西师大版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用自制的天平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不必用精密的天平来演示,因为仪器小,学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反而浪费时间。)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天平,应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办法,并说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以及天平平衡时指针应该在什么地方等。然后可按一下步骤演示。 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使水色鲜艳些),这时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仍然是杯子和水重。教师提议,设水重x克,那么杯子和水比200克还重,可以用式子表示: 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请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 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请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了?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 100+x=250 教师提议,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给它起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由此引出“方程”。 接着,请每个同学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再打开课本看看插图中的小朋友们写了哪些方程。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做一做”的判断练习,可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打“√”或“x”。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是方程”或“不是方程”的理由。 (3)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学生如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可让他们自己去查参考书或上网搜索。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 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 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 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