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quot;碰撞quot;课件的教学设计.pdf

发布:2017-08-08约8.9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 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 ( +,- !* 第 卷 第 期 ( ) %. ( /0123,4 05 63372 +038049, :02;,4 39=729?- @A1B,?903,4 CB973B7 D04E%. :0E( “碰撞”课件的教学设计 ! 孙 沛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 %!! 内容摘要: 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学生分析是“碰撞”课件教学设计的 个要素。通过学习内容分析,得出学 # 习内容的知识点及其关系;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考虑发送学习内容的顺序以及发送的方法;学生分析的任务是找 出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教学的安排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碰撞;课件;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学生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F *#* G %’.%$%’ !* ($’#$# 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 内容划分为四种结构: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根 素,而在课件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学要 据这一划分,在“碰撞”内容中,内容结构主要为概 素相应变为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这样,课件 念、原理和过程。其中概念包括碰撞、弹性碰撞、非 的教学设计也就变为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分析和学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等概念;原理有碰撞定 习策略分析三个部分。 理;过程是利用碰撞定理解决碰撞问题。 一、学习内容分析 发现 使用 众周所知,知识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间有着千丝 记忆规律 万缕的联系,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点,还要学习知识 记忆实例 点间的关系。教科书只能以线性形式表示知识点间 事实 概念 过程 原理 的关系,不能将知识点间的关系完整地表示出来,这 图% 种知识表示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 碰撞定理应用 也不利于个别化的实现,因为所有学生都必须按教 科书规定的顺序学习各知识点。在计算机中,应用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超文本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知识点间的关系以非线 性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还学 习了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间的关系,因而能形成 碰撞定理 较为完整的思想模型,同时也使推理和联想的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