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习题册第四章答案.pdf

发布:2024-08-04约4.4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生产论

一、名词解释(略)

二、单项选择题

15DDDBA610ABDCB1115BDADD16—18DAB

19题没有图形,所以没法选择。20题与13题重复,答案为A

三、判断题

15错错错错对610对对对对对

四、简答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

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

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

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

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

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

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

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4)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

2、答: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量曲线TP、平

均产量曲线AP和边际产量曲线MP的形状及相互关系划分的。第

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增加到平均产量的

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曲线AP和曲线MP的交点。第二阶

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是递增,

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曲线AP和MP的交点到曲

线MP与横轴的交点。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也递减。

这一阶段是曲线MP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

那么理性的厂商应怎样选择呢?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

段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

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然可以

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充分

获得可以获得的好处。因此,厂商只在第二阶段生产。因为在第

二阶段,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有在下降,但总产量还是不

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在变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

3、答: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

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

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在切点,等产

量曲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即MRTS=MP/MP=P/P,这就

LKLKLK

是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4、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

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

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最大化的点,劳动第二阶

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

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

雇佣他。

五、计算题

1、解:

可变要素的数可变要素的总可变要素平均可变要素的边

量产量产量际产量

1222

212610

324812

448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