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分析-legislative analysis of minimum living guarante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ongqing.docx

发布:2018-09-06约2.17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1 目 录 一、导论1 (一)本文研究的历史背景 1 (二)研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1 (三)重要概念解析 2 (四)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 3 二、我国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历史演进 4 (一)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调研阶段 4 (二)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兴起阶段 6 (三)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完善阶段 7 三、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及重庆市最低生活 保障立法的情况 8 (一)重庆市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 8 (二)重庆市低保立法的背景与意义 9 (三)重庆市低保立法的内容与特点 10 (四)重庆市低保立法的不足之处 11 四、域外最低生活保障立法 12 (一)英国——福利国家模式 12 (二)美国——社会保险模式 13 (三)中国香港——社会保障模式 13 (四)比较和借鉴 14 五、对健全和完善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建议 16 (一)明确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和计算方法 16 (二)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低保对象自主就业 17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4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研究 一、导论 (一)本文研究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市 场经济体制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城镇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乡居民的 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从普遍贫穷的时代走向了贫富差 距日趋扩大的时代。尤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企改革的浪潮中,数以千 万计的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传统的以残疾人、无家可归人员、孤寡老人 等极端贫困人口为主要成分的社会底层,开始向一部分离退休人员、下岗 失业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扩展。这一时期,传统的“三无”人员(即无劳动 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人员)仅占城镇最 低生活保障对象总数的 5%,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占到了 95%。1 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不但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 时也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变化。在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的数量 长时间占有较大比例。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2.5亿,到1985年减少 到1.25亿,根据200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6432万,其中2370 万属于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约1/5为五保户,1/3强 为残疾人口,超过1/4的人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2 除了上述经济和社会原因,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竞争技能 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者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或者因病致贫、因残 致贫、老无所养等个人因素,也致使一部分人群成为贫困人口。 无论何种导致的贫困,他们面临着收不抵支、衣食无着、生活艰辛的 日子,他们需要获得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他们需要社会给予及时、有效 的救助。而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救济范围相当有限,保障水平低下,严 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无法解决日益增大的城乡贫困群体的贫困 问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研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1 张丽琴:“浅议完善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 2 刘伟能:“建立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报告”,《社会工作研究》,2005 年 6 月。 2 2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体现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化,竞争机制加剧,社会阶层化、收入 差别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社会分工、就业机会和个人的知识、能 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部分社会成员被边缘化,成为贫困群体,是一种客 观存在。3在这一社会分化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运用行政权,通 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调节手段,介入资源分配,参与财富调节,校正“两 极分化”,逐步使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从依靠自我保障、慈善救助,转向 为国家保障,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有序 发展;有利于体现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2.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社会稳定是备受各国关注的问题之一。与社会稳定有关的一 项重要指标是痛苦指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国际上公认的痛苦指数警 戒线是10%,重警戒线是20%。而近年来,我国的痛苦指数没有下过20%,4这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给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减 轻他们的痛苦。最低生活保证制度体现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 彰显了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取向, 也 符合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