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派.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条件
(1)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 升和审美视觉的变迁。
(2)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
(3)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4)是现代主义涉及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
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设计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的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之路。他的文章充满了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克斯与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罗伯特·文丘里被戴上了‘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1991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大奖------普立兹克建筑奖。
设计特点
(1)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经常在设计图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范,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
(2)他以标记和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
他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波、装饰性强,又有隐喻性。
代表作:栗子山母亲之家
在这座建筑中,文丘里一反现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方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筑常用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这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而非正中。在对称轴线上又有一条圆弧,却又断掉。
布局分析
母亲之家是文丘里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一个试验品。这种原则使建筑空间得以丰富,恰当的反应了现代人生活的繁复多样,于是时代的建筑体现了时代文化的标志。文丘里称它“古典而不纯,又有相反手法的一面,有手法主义的传统。
光照分析
通过两侧落地窗和高窗采光使室内光线充分而又柔和。从剖面可以看出文丘里在建筑中尽量使用较多的元素,通过对其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室内空间。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建筑特点:
(1)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含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
(2)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建筑设计。
(3)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
(4)精致的细部处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充分体现了对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等材料的运用。
外部
内部
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