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课件 第五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5.1 收益的概念 5.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5.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5.4 收益与现金流量 收益概念、资本保持与收益计量、收入与费用的计量、利得与损失的计量以及收益与现金流量的问题,都是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节 收益的概念 5.1.1资本与收益 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主要是从两层意义上关注其投资决策所需的信息 一是如何保持并增加其资本的价值; 二是如何保持并增加从其资本中得到的收益。 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时首先必须区分资本和收益两个概念。 1、资本 (1)经济学家的解释 亚当·斯密(Adam Smith) 把资本作为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来研究,资本的定义: 其一,资本是提供收益的储蓄; 其二,资本是用来继续生产的积蓄。在这两个定义中,第一个定义揭示了资本的本质特征,即资本能产生收益。 资本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会计学中的资本 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 资本与资产的概念 资本是投资人拥有产权的资产,是投资人权益或净资产。而企业可支配的资产既包括投资人投入的,又包括债权人投入的,即负债。 资本概念反映了一定权力主体的产权关系。资本的增加或减少代表了投资人对企业财产求偿权的增加或减少,资产则不反映这种关系。 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而不完全是其经济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2、收益 (1)亚当·斯密关于收益的定义 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收益“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从而使收益与资本保全联系起来。 (2)费雪关于收益的定义 心理满足的“精神收益”;财富增加的实际收益;增加资产货币价值的“货币收益”。 现实的三种收益形态要分别加以准确计量是不现实的,如主观性极强的精神收益的准确计量就难以做到,而货币收益因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则成为静态概念。 实际收益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3)经济收益 保·A.萨缪尔森 一是资本收益,即提供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二是风险收益,即承担不确定性的报酬; 三是垄断收益,即垄断权力所带来的收益。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收益的定义 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 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持概念为依据它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经济收益把所有资产看做是代表着未来可望由它们带给公司的收入。 由于期初期末的差异代表了收益,即希克斯主义中所说的“可被消费的数额”,因此,主要的计量问题在于会计期初与期末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的对比。 由于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将经济收益称为“主观收益”,并由于无法将其令人满意地应用于经营中而对这一概念不予承认。这也是希克斯本人对这一概念的不满之处。 经济收益的主要特征: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耗费的足额补偿,使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既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使收益表能够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即通过货币价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和资产的现时价值;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周围或次要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使收益表可以反映企业的所有收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4)会计收益 20世纪30年代左右——“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 某一期末的财产数额超过了该期期初的财产数额就说明企业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用已经实现的收入减去与其相关的成本的方法来确定收益(当时称作盈利) 。 绝大多数会计专家和学者认为,收益是指企业在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一概念被后人称之为“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 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环境之中,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理论上以财务资本保持概念为依据,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认为收益是企业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必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现的,凡尚未实现的一律不能确认为收益;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因而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是指所耗用资产的历史成本。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认为收益是收入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