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84妇产科护理事项说明演示稿@21_交大本科-分娩期并发症.ppt

发布:2018-04-05约7.37千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髂内动脉栓塞术 软产道损伤所致的出血: 有效措施:及时准切地修复是止血的 血肿:先切开,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缝合同时注意并从血容量 凝血功能障碍 :针对病因护理 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 疑有胎盘滞留,应立即做宫腔探查 胎盘已剥离,迅速将剥离的胎盘取出 胎盘粘连:徒手剥离胎盘 植入性胎盘:切忌强行剥离,MTX保守治疗,子宫切除 胎盘、胎膜残留:钳刮术或刮宫术 护理措施:止血 护理措施:止血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补充血容量:及早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开放多条静脉通道;输血、以补充同等血容量为原则 环境安静、平卧、吸氧 注意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血压、脉搏、尿量、宫缩、恶露 仔细观察会阴伤口,并做好会阴护理 遵嘱用抗帮生素防治感染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关心照顾病人,增加安全感,鼓励诉说内心感受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注意活动 自我观察子宫复旧和恶露 明确产后检查的时间和意义,按时产后检查 计划生育指导 禁盆浴、性生活 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多于产后1-2周发生 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护理评价 产妇没有出现出血性休克,血压、血红蛋白正常、全身状况改善 产妇没有感染、体温、白细胞正常、恶露正常、伤口愈合好 产妇疲劳感减轻,子宫复旧好,无压痛,生活能自理 第三节 子宫破裂病人的护理 自学 学习目标 掌握: 子宫破裂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 熟悉: 子宫破裂的处理原则 预防子宫破裂的护理措施 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患者的护理要点 定义 子宫破裂: 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裂伤,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 概率: 国内报道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14%~0.55%。发生率作为判断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标准之一 分类、病因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子宫体破裂和子宫下段破裂 根据破裂程度: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 根据发生原因:自然破裂和创伤性破裂 病因 胎先露部下降受阻 子宫瘢痕 宫缩剂使用不当 手术创伤 临床表现 子宫破裂:妊娠晚期、分娩期 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 症状与破裂的时间、部位、范围、内出血的量、胎儿及胎盘排出的情况以及子宫肌肉收缩的程度有关 临床表现 先兆子宫破裂 四大临床表现:病理性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血尿 一、症状: 常见于梗阻性难产 临产过程中,宫缩加强,胎儿下降受阻 产妇烦躁不安、疼痛难忍,下腹部拒按,呼吸急促,脉搏加快 排尿困难、血尿 二、体征 强直性宫缩,病理性缩复环 胎心:先加快后减慢或听不清 临床表现 子宫破裂 一、症状 下腹部一阵撕裂样的剧痛,之后腹部疼痛缓解,子宫收缩停止 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二、体征 在腹壁下可清楚扪及胎体, 子宫缩小的 胎心消失 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阴道有鲜血流出,量可多可少 处理原则 先兆子宫破裂 抑制子宫收缩 尽快行剖宫产术,迅速结束分娩 子宫破裂 抢救休克 尽快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 加强抗生素应用 护理措施 一、预防子宫破裂 加强产前检查,及时诊断处理胎位异常,胎儿异常、产道异常 对有剖宫产史或有子宫手术史的病人,应在预产期前2周住院待产 对于催产素、前列腺素等子宫收缩剂的使用指征和方法应严格掌握,避免滥用 护理措施 二、先兆子宫破裂阶段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胎儿心率的变化。 出现宫缩过强下腹部压痛,或腹部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应立即报告医师或停止催产素引产。 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抑制宫缩、吸氧,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输液、输血准备。 协助医师向家属交待病情,并获得家属签字同意手术 护理措施 三、子宫破裂阶段 输液、输血,短时间内补足血容量,抗休克治疗 补充电解质及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 术中、术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防感染 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 急查血红蛋白,评估失血量 护理措施 四、提供心理支持 解释子宫破裂的治疗计划和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对胎儿已死亡的产妇,帮助其度过悲伤阶段 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予生活上的护理,鼓励进食,以更好地恢复体力 提供产褥期的休养计划,帮助产妇尽快调整情绪,接受现实,以适应现实生活 第四节 羊 水 栓 塞 学习目标 掌握: 羊水栓塞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熟悉: 羊水栓塞患者的抢救配合 了解: 羊水栓塞的处理原则 定义 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血循环引起突发肺栓塞、休克、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特点: 发病急、病情凶险 足月妊娠死亡率70%~80%,早中期流产病情较轻 病因 羊水栓塞是由羊水中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