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种群增长方式(上课).ppt

发布:2017-07-22约2.02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血球计数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菌落——细菌种群;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过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 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实例1: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达到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实例2:凤眼莲;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5年的时间种群增长了数倍;种群在什么条件下呈指数增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2000年慈溪城区常住人口约为201万人,2001年慈溪城区常住人口约203.1万,根据这种增长方式,假设在10年内均不变,;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指数增长);  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结束时的种群数量相对于开始时的种群数量的增加的数量占开始时种群数量的比例),是一个百分百比,无单位。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   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有单位(如个/年等)。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o(个)增长到末数量Nt(个),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分别为 ;指数增长;高斯(Gause,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学家高斯的???验:;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逻辑斯谛增长;自然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规律的总结:;思考: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2005·全国卷Ⅰ·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阴影部分代表 因环境阻力而 被淘汰的个体; 阴影的大小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C;2、下图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3、下图为鲸的出生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的含义分别是( );\q;(2009年广东理科基础第50题)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变化如下表: ?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2009年安徽卷第3 题)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二、种群的数量波动;(1)非周期性波动 随气候变化;;(2)周期性波动;;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苍鹭的保护;自然界任何生物数量都不可能永远上升,也不可能永远下降,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四、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1、下列各备选项目中,哪项与种群数量的变化不直接相关?( ) A、气候 B、出生率 C、分布型 D、食物;2、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影响?( ) A、捕食 B、领域行为 C、气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