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定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要求_1.doc

发布:2018-08-02约5.2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定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天定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和底基层设计为水泥稳定砂砾。这种结构层在全国和我省已经应用多年,具有比较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在座的各施工和监理单位一定也有相当丰富的施工和监理经验。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有许多优点:如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大等等;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性脆,抗变形能力差,在温度和湿度变化及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裂缝;反映到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在雨,雪的作用下容易造成路面的失稳,使其过早地损坏.因此克服其不足之处,防止和减少道路基层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水泥稳定砂砾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就本项目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中要注意的技术问题提出如下要求。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天然砂砾、碎石和砂。水泥初终凝时间是确定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控制时间的重要依据。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采用,但不应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粗集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碎石(砾石)压碎值和颗粒组成,确定出碎石(砾石)的强度和级配。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优质天然砂,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在使用过程中应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中,并应及时清除出场。天然砂砾要根据分级要求,在备料时进行筛分 ,按不同粒径分别堆放。 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与施工控制 通过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矿料分别进行筛分试验和测定其相对密度,根据各种矿料的颗粒级配和计算用量比调配出合理的级配曲线。由于水泥剂量对干缩性的影响,随集料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少,集料平均粒径越大,水泥剂量对干缩性的影响越小;在相同条件下,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收缩性较细粒土的收缩性要小得多;对大多数土混合料而言,随水泥剂量的增加,收缩性逐渐减少,并达到最小值,然随水泥剂量的增加,收缩性逐渐增大,水泥剂量过大,同样会产生收缩裂缝;混合料中若塑性细土的含量过大,采用水泥稳定时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并且随土含量的增大和塑性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为减少水泥稳定砂砾的收缩性和提高抗冲刷能力,级配曲线可成平顺圆滑的s曲线型,通过4.75mm筛孔的通过量应控制在35-39%;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宜控制在3%左右,且应上粗下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用最少的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根据不同结构层及设计强度的要求,确定水泥用量,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此矿料级配初步确定拌和机各料仓的供料比例。通过二次筛分,确定各料仓的比例,作为拌和机控制参数使用。应考虑各地材料性能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注意混合料的强度应能满足7-10d钻芯取样检测完整的要求。 对于粒料的分级,要考虑到天然砂砾与砂、碎石试配后与设计配合比的差异,经过试配确定分为3个不同粒级,设计配合比要满足JTJ-034-2000中3.2.2所列级配范围,其中底基层用2号级配,基层用3号级配。级配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水泥用量、混合料强度和早期裂缝病害的发生,因此,应把级配控制作为质量控制的强制指标。 三、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实践经验,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前采用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初步确定的混和料的配合比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摊铺系数的确定和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提出标准施工方法。除试验段强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外,现场钻芯取样的完整性及强度也是控制的关键环节,试验段长度宜为200米,宜选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碾压组合,必要时可调整水泥用量及含水量试验。 四、混合料的拌和 本项目要求所有水泥稳定砂砾料全部进行场拌,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厂拌设备的选择 拌和设备的性能决定了混合料的配料精度和均匀性,应选用带有电子计量装置的生产能力不小于500T/h的高性能电子秤计量、双卧轴强制搅拌连续型稳定土拌和机,才能保证混合料的级配符合配合比要求,保证拌和料的稳定性,且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匹配,料仓的配置要满足粒料分级的需要。 2、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不能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质量,而水泥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相对应的反射裂缝。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摊铺机摊铺时应比室内试验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