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课件滨州医学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 电 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滨州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张玉传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的概念 (二)除极与复极 (三)除极与复极波的形成 实际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 (四)心电向量具有强度、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瞬间综合向量 除极或复极过程某一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 心电向量环 心室除极过程(QRS环形成) 二次投影概念 二次投影概念 二次投影概念 立体 平面 二次投影概念 二次投影概念 二次投影概念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 的正负极电路相连接,称为导联 (一)心电图导联(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 (二)心电图导联(胸导联)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图的组成和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四、心电向量与心 电图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请说出常用心电图导联有哪些? 2.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3.简述心电向量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一、心电图的测量 一、心电图的测量 (三)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的高度:上缘至顶点; 负向波的深度:下缘至底端。 (四)心电轴的测量 (四)心电轴的测量 (四)心电轴的测量 (四)心电轴的测量 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正常) 平均心电轴(正常) 平均心电轴(正常) 平均心电轴(左偏) 平均心电轴(右偏)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1. P波:代表心房除极电位变化 形态:钝圆形,Ⅰ、Ⅱ、aVF、V4~V6直立, aVR 倒置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正常心电图 2.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 极的时间 成人:0.12~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时相应缩短 老人及心动过缓时相应延长(<0.22s) 正常心电图 3.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时间:0.06~0.10s 波形和振幅:胸导联:V1、V2呈rS型 V5、V6呈qR,qRs,Rs,R型 Rv1<1.0mV,Rv5<2.5mV V3、V4: R/S≈1 正常心电图 3.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肢导联: aVR:主波向下,呈rS,QS,rSr’,Qr型 R<0.5mV aVL(aVF):qR,Rs,R,rS型 RⅠ<1.5mV,RaVL<1.2mV,RaVF<2.0mV 肢导QRS正负波绝对值相加应大于0.5mV 胸导QRS正负波绝对值相加应大于0.8mV 正常心电图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V1、V2:<0.04s, V5、V6:<0.05s 正常心电图 Q波:时间<0.04s, 振幅<1/4 R(aVR除外) V1、V2不应有q波,偶呈QS型 4.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交接点 正常心电图 5. ST段: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ST段抬高在V1,V2不超过0.3mV, 在V3不超过0.5mV 在V4~V6与肢导不超过0.1mV 正常心电图 6. T波:心室快速复极 T波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Ⅲ,aVL,aVF,V1~V3可向上、下、双向 若V1T波向上,则V2~V6T波不应倒置 除Ⅲ,aVL,aVF,V1~V3外,T波振幅不低 于同导联R波的1/10 正常心电图 7.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Q-T间期与心率密切相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