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疗机构传染病控制课件.ppt

发布:2025-04-04约1.37万字共1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内容安排;传染病概述;传染病基本特征:

1.有特异病原体,每种传染病均有

其特异的病原体。不同的病原体传染

力、致病力、毒力不同,病原体会产生

变异。

2.有传染性,不同传染病传染性不同,传

染期固定。个体发生以来人群中的发病

情况,个体发病影响其他个体发病

3.具有一定的流行特征:强度、分布

4.感染后产生特异免疫;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在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环境、物品、动物、昆虫等所采取的措施,或对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所采取的措施。

传染病的控制:疫情发生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疫情管理和对疫区采取措施,限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强度与范围,使发病率降低到最低水平,防止疫情蔓延。

传染病的消除: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不再发病。

传染病的消灭:某种传染病的传播停止,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消失。

;相关概念

;相关概念;当前传染病流行与控制的形势;当前传染病流行与控制的形势;传染病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实施);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人大常委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一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

;一、《传染病防治法》在疾病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防治中。

二、传染病控制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三、法律的不断完善与健全: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接连出台。

;四、原有法律制度不能适应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在SARS防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1、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薄弱;

2、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通;

3、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

控制能???薄弱;

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完善;

5、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本次修订的背景;主题思路;(五)完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第三章)

(六)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七)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第5、15、16、20条和第七章)

(八)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

利益的平衡。;

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修改后九章八十条

第一章总则总则

第二章预防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疫情的报告和公布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控制疫情控制

第五章监督医疗救治

第六章法律责任监督管理

第七章附则保障措施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立法目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2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乙类按甲类管理的病种;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