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上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不幸之甚矣”。 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你。“若毒之乎” ②好像。“貌若甚戚者”。 得 ①捉住。“得而腊之”。 ②得到。“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若 虚词 书海拾贝(二)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 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若毒之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 悍吏之来吾乡 谨食之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故为之说 的.助词 它.代捕蛇之事 代词.指代“我”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代词.它 的.助词 这.代这篇《说》 “而”字的用法 表并列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转折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黑质而白章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时而献焉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示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并列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恂恂而起 退而甘食 闻而愈悲 弛然而卧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以 ①如果。“以啮人”。 ②用来。“可以以大风……”。 ③凭借,靠着。“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从。“今以蒋氏观之”。 焉 ①兼词,兼有代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争奔走焉”。 ②代词,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助词,了。“今其室十无一焉”。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 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采菊东篱下———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 岁赋其二 若毒之乎 则久已病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每年征收这种收蛇两次 你怨恨这件事情吗 那么早已困苦不堪了 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地困苦 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又安敢毒耶以王命聚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又怎么敢怨恨呢 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 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吾祖死于是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 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得到它 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 还不象恢复我的赋税那样的厉害啊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貌若甚戚者 更若赋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把他们土地上出产出来的都拿出去 面容表情好象十分悲伤的样子 恢复你的赋税 把他们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 交蛇回来以后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土里出产的东西 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悍吏之来吾乡吾恂恂而起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厉害啊 凶暴的小吏来到我们这里 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 这毒蛇更厉害的 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就已经在后面了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近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灵活,可以记叙,可以议论,或叙事兼议论等。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山野 奇异 质地、东西的本体, 这里指蛇的身体。 如果 ····的人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面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就没有医治的办法。 花纹 抵挡 咬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 疠,去死肌,杀三虫。 消除 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干肉,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成干肉。 药饵 止、治愈 恶疮 死肉、腐肉 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征集 每年 招募 争先恐后的意思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