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一 4.4.1 for循环的应用 说课稿.docx
粤教版(2019)必修一4.4.1for循环的应用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粤教版(2019)必修一4.4.1for循环的应用,本节内容主要讲解for循环语句在编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for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和执行过程,掌握for循环语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通过for循环的应用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编程技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编程语言有一定的初步了解。然而,由于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编程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机编程有浓厚兴趣,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编程思路和算法设计能力相对较弱。另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编程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对编程中的细节问题不够重视,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此外,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上也有差异。一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可能会在编程学习中表现为对编程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代码的调试和优化能力不足。而部分学生则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编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帮助,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粤教版(2019)必修一教材,以方便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
2.辅助材料:准备与for循环应用相关的案例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实验器材:准备编程环境,如计算机或编程软件,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操作台布置编程环境,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一个简单的编程问题开始,如“如何打印1到100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的使用。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的使用场景,提醒学生循环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for循环的语法结构,包括初始化、条件判断和迭代步骤。
-举例说明:通过几个简单的for循环实例,如计算阶乘、打印三角形等,展示for循环的应用。
-互动探究:让学生尝试编写简单的for循环程序,并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讲解for循环的嵌套使用,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双层for循环打印乘法表。
-引导学生思考for循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数列和、遍历二维数组等。
4.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讲解for循环中的break和continue语句,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循环中的作用。
-让学生编写包含break和continue的for循环程序,体验循环控制语句的应用。
5.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包含for循环的编程任务,如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解答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6.巩固练习(续)(约15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其他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编程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for循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循环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强调编程中的细节,如循环变量的初始化、条件判断和迭代更新。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编写一个程序,计算1到10的整数和。
2.编写一个程序,打印一个5x5的乘法表。
3.编写一个程序,使用for循环实现一个简单的冒泡排序算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循环的进阶应用:介绍循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件处理、数据统计等。
-循环控制语句的深入理解:探讨for循环中的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更多用法,以及循环的嵌套技巧。
-编程算法的优化:介绍如何通过循环优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