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版)课件 第4章 人民政协制度.pptx
第4章政治协商制度;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党与担负着一定“政治任务”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战线,其制度形态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首先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毛主席怎么说“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国中国革命。”
“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当然敌人也想孤立我们,但被孤立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毛泽东:《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1946年11月21日);一、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节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的性质;(二)产生与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努力建设工农联盟的统一战线,重建了乡村社会结构,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边缘地带站稳了脚跟,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危为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统一战线的新形式,通过统一战线实现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名称;中国共产党;时事链接:2021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2021年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名称;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徽章上,五角红星、地图等各自代表着什么呢?;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两者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是一种侧重协商的合作型政党制度,而非西方那种诉诸周期性选举和议会内博弈的竞争型政党制度。
其参政的基本点是:①参加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协商的领导;二是政党协商制度;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简称“人民政协制度”)。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协商的前提,后两者是政治协商的具体形式。;政治协商制度的类型;具体的协商形式包括两种:一是书面协商形式,即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可以通过双向书面形式进行沟通协商;二是会议协商形式,包括专题协商座谈会、人事协商座谈会、调研协商座谈会、通报协商座谈会、小范围谈心会等多种形式。;二、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和运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特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别于西方国家议会的上院;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具有两大功能:社会整合和民主参与。用官方的正式表述是: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1994年的政协章程修正案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范围,将其定位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活动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党的领导在人民政协制度中的运作;1)政协党组
党在人民政协中建立了党组织一政协党组。200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政协党组是党在人民政协中的派出机构,肩负着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
政协党组成员的组成,以全国政协为例,除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党籍的副主席之外,一般还包括秘书长以及常委会下重要办公单位主任,共5~10人。它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开展针对各界别统战工作的机构,是人民政协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从政协党组作用的路径来看,可以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决议,通过政协党组转化为政协的工作规划,通过政协的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等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计划,通过全体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