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习辅导:第五章 小儿生长发育.doc

发布:2016-07-28约2.8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辅导:第五章 小儿生长发育 【学习目标】   1.掌握:各年龄小儿身长、体重、头围的正常值;囟门关闭和牙齿萌出及换牙的规律;小儿运动和语言发展规律。   2.熟悉:小儿心理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   3.了解: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和小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健康问题。 【相关概念】   1.生长发育   生长(growth)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表示机体量的改变;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表示质的改变。二者紧密相关,共同表示机体的动态变化。生长发育贯穿于从精卵结合到青春期结束的全部过程,不仅指体格的生长,还包括情感、认知、道德水平等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   2.年龄阶段(各年龄期)   (1)胚胎期(the embryo)   妊娠初8周为胚胎期,从受精卵分化开始,直到大体成形,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2)胎儿期(the fetus)   从妊娠8周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the newborn)   自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4)婴儿期(the infant)   从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5)幼儿期(the toddler)   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6)学龄前期(the preschool child)   自满3周岁至6~7岁为学龄前期。   (7)学龄期(the school child)   从进入小学(6~7岁)至青春期前(12~13岁)为学龄期。   (8)青春期(the adolescent)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至18~20岁为青春期。   3.骨龄   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随年龄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出现,即按一定顺序及骨解剖部位发生,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发育成熟程度。通过X线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数目,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bone age)。   4.体格发育的评价   体格发育评价是以一种体格生长的“标准”为依据,来判断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生长状况的过程。 【重点内容】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   1.小儿年龄分期的依据   环境的改变、饮食的转换、牙齿的更换、性腺的发育和高级神经精神活动的发展。   2.儿科护理服务对象的基本特点   每一个小儿都是一个处在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个各具特点的个体。针对儿科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应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更贴切的服务和照顾。 第二节  生长发育   1.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①营养   ②性别   ③地理、自然、社会环境   ④疾病   ⑤基础环境——孕母的健康状况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阶段性   (2)不平衡性——各器官系统发育的先后和早晚   (3)顺序性——规律性——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大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个体差异性   3.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1)硬指标——可测量的体格发育指标。包括:   ①体重   ②身高   ③坐高   ④头围   ⑤胸围   ⑥颅骨和囟门   ⑦脊柱   ⑧长骨和扁骨   ⑨牙齿和骨化中心   ⑩生殖器官   以上指标要求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每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软指标——能观察、部分也能测量的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包括:   ①感知觉   ②运动   ③语言   ④心理活动   以上指标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状态和主要特点。   4.举例说明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如小儿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上到下);先会控制肩和臂,再会控制手的活动(由近到远);先会全掌抓握物品,再发展到手指捏取(由粗到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和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上下——抬头坐站  近远——控制肩颈控制手   简单复杂——抓握手指捏取  粗大精细——挥舞活动穿针引线   5.以小儿运动发育的进程为例,说明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   小儿在如下过程中完成运动发育   (1)平衡与大运动(gross motor) 指的是儿童的姿势或全身活动(三抬、六坐、八爬、周走)   ①抬头(lift head):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