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

发布:2017-05-26约4.2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如何处理 “说”和“做”的?从中可见他 怎样的品行? 他的说是为了宣传和号召,是对反动派的斥责和揭露,既是言也是行; 他的做进一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和澎湃执著的爱国救国热情。 6.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三本书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三件事 (革命家) 选材典型性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小结: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7.结合原文,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前期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闻一多 七子之歌——澳门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园国家,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 闻一多先生的想和做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闻一多,识记基本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晚年的闻一多先生 年轻时的闻一多 我们课本上的画,?红烛颂?(闻一多的小儿子闻立鹏于1979年作) 清华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青 岛 的 闻 一 多 塑 像 闻一多先生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 《死水》《红烛》是现代诗 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 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 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 “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 “闻一多的《死水》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关于作者与作品 臧克家:现代诗人,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闻一多 臧克家 臧克家和闻一多: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