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

发布:2016-04-18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臧克家与闻一多,了解写作背景。 3.了解对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感知文章的内容,领会闻一多的精神品格,体会文章的中心。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3.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 1.感悟文意,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2.掌握作者的选材角度及记叙重点。 品味语言,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的形象美、抒情美及音乐美。 学生: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学唱《七子之歌》。 教师:准备多媒体、准备音乐文件《七子之歌》。 两课时 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结构与中心;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特点。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学生齐唱。)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教师选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 教师示意学生积累词语: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校订(jiào) 地壳(qiào) 宝藏(zànɡ) 硕果(shuò) 无暇及此(xiá) 赫然而出(hè) 目不窥园(kuī) 热情澎湃(pénɡ pài) 仰之弥高(mí) 炯炯目光(jiǒnɡ) (2)积累词语。 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群蚁排衙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潜心贯注气冲斗牛 2.学生自读课文,揣摩语调、语气、语速。 3.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2.这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4.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最后明确: 1.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写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2.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记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4.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组织 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自然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四、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意,为后面深入理解文意作铺垫。 学生细细揣摩,互相交流,明确: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