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也纳教案.docx

发布:2019-04-26约2.4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想考考大家,拉萨又叫( ),济南又叫( ),哈尔滨叫( ),巴黎叫( ),维也纳叫( )。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请大家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音乐之都出了哪些音乐家?我想知道维也纳坐落于哪里?......(相应地方加“?”,音乐家) 4.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自己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指读,提示“饰”“巷”,齐读词语。 ★第一节: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我们来看,这一段当中有一组地名,(出示: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 多瑙河)谁来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 师:这是奥地利的地图,像一把小提琴,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生介绍: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河,流经10个国家,河水澄净,两岸景色秀丽,被誉为“蓝色的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就是赞美它的。刚才我们课间听的就是《蓝色的多瑙河》 男生再读。 ▲师:这段中有些词本身就是一幅画,一支曲,(出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些词你能读出它的画面感吗? 指名读,女生读。 4.把这篇课文和前两课的开头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都写了地理位置,《秦兵马俑》是“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埃及的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这一课是“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说得很细致。同样是写“在哪”,分别用了什么不同的词? (出土于、在、坐落。) ▲师:除了地理位置是写作的相同点,还有一处,再浏览。 (这三课开头都写了它们在世界上有名:举世无双、举世闻名、世界著名。)生说:你还知道那些有名的四字词语? 齐读。(擦去问号2) ★第二节: 师: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维也纳它诞生了出了哪些音乐大师呢?生说 他出现在第二自然段,谁来读? 指名读。 3.师:请学生快速浏览人名课件,了解这些音乐家。 4.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 生:是围绕“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来写的。(齐读) 师:这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摇篮 师:请你把摇篮写在左边上面的横线上。(生板书:摇篮) “摇篮”:A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容易使婴儿入睡。 B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文中指: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生说 齐读中心句 想想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们称为“摇篮”? 填空:(长江、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井岗山是革命的摇篮:少年宫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中山路小学是( )的摇篮。) 总结学法 ★第三节:你能用这个学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吗?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师:这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装饰 请你上台写下这个词,(生板书:装饰) 这儿的两个“装饰”意思一样吗?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找 齐读中心句 ★第四节: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吗? 1.师: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这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离不开 师:请你把离不开写在黑板上,(生板书:离不开) 师:这一段作者围绕“离不开”音乐呈现了几幅画面?生答,最后问你最喜欢那幅画面。 露天音乐会:这句话中“掺和”怎么理解呢? 生:“掺和”是指:音乐花草混合在一起,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我认为“掺和”就是在你听到音乐的时候或者看见人家在演奏的时候也一定会闻到花草的芬芳,会觉得很美妙。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到处乐音悠扬;维也纳又是鲜花装点的城市,到处有花草的芳香。因此,音乐之声伴着花草之香飘溢、回荡,给人以听觉和嗅觉的美感。 读中心句。 ★第五--七节: 快速浏览5-7节,完成填空: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 ),其中以(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