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和环境关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能够选取多方面的实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2.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3.通过分析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认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2. 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3.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难点】1. 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2.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准备鼠妇若干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生物)那么什么是环境?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吗?让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吧。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活动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一)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学生阅读12-1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尝试整理归纳环境与生物圈,生态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关系。1、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吗?2、P13的图片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可分为几类,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哪些?(二)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各自的疑点。2、师精讲点拨: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有生物的,有非生物的。活动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学生阅读14-16页内容,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你们在抓鼠妇过程中的观察,你认为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抓鼠妇的经验,小组讨论,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订计划学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小组探究计划(1)各小组交流本组计划。(2)教师讲解什么是对照实验、什么是变量,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明亮的环境或潮湿、干燥的环境。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放置鼠妇?如何记录?注意哪些要点才更容易成功?(3)各小组完善计划。4、实施计划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观察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平均值阴暗明亮5、得出结论各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6、表达交流各组发言人展示该组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所得出的结果,并总结本组在探究中的收获,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各组展示完毕后教师给以合理的评价,并根据各组的气氛、积极程度、方案及结果的合理程度评出优秀组,加以鼓励。(二)精讲点拨 感悟提升1. 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你能尝试以其他因素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吗?2.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3. 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用一只行吗?4.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5. 实验后应将鼠妇怎样处理?师精讲点拨:1.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2. 对照实验:在研究某个条件(光)对研究对象(鼠妇)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光照情况即明亮、阴暗)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温度、湿度)都要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研究的那个条件即为变量。3. 实验中减少误差的一些方法。4. 提醒学生:活动结束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温故知新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设置对照实验的要点是什么?如何确定变量?2、什么是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举例说明。3、我们上节课探究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属于哪类因素?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外,还有哪些?怎样影响生物?举例说明。(课件展示水、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