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血管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冠心病为例.doc

发布:2017-08-28约3.6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血管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冠心病为例 摘要:冠心病的主要特点是灌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疾病之一,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等是冠心病预防的重要的措施。本文主要通过对冠心病发生率以及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通过治疗手法,对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归纳,以此讨论冠心病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冠心病、现状、护理措施、预防 目 录 1 冠心病研究现状 1 1.1 冠心病发生率的研究 1 1.2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 1.3冠心病的治疗 3 2、冠心病护理的相关研究 3 2.1临床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3 2.2 临床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实施的意义 4 2.3冠心病的护理对策 4 3冠心病的预防 8 4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冠心病研究现状 1.1 冠心病发生率的研究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 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变窄或阻塞以及血栓的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代社会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21 世纪我国面临心血管疾病的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 1750 万,在每 3 个死亡的病例中就有 1 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因诊断困难和条件限制较难获得, 70 年代在不同职业、年龄的 35岁以上人群中抽样调查患病率多在 2%~5%,少数民族间差异较大。2002 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 42 届心血管病与预防国际会议上,我国学者报告了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国际合作课题 2000~ 2001 年在中国年龄 35~ 74 岁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的结果表明:心肌梗死患病率男性为 0.7%,女性为 0.5%[5],表明近 10 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有明显增加, 也可认为其它类型的冠心病患病率在人群中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增高。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被大家称为富贵病。因为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也被称作是生活方式病。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A 型性格等,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1.2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疾病,冠状动脉功能的变化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肌损伤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和心肌需要的血液之间矛盾时,血液供应,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快速,短暂性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心绞痛患者占约90%以上。 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心肌耗氧量的基本条件全身耗氧量的约12%。正常冠状动脉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储备能力下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量增加,在运动过程中,可导致心肌缺血。在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可以是乳酸盐,丙酮酸盐,磷酸盐和其它酸性代谢物和多个表皮材料的积累,刺激的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用T一5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到大脑,引起疼痛感觉。这种疼痛往往是在自主神经反射到相同的水平脊髓节段脊髓神经分布的区域,如胸骨后方,手臂前内侧和小指,多在左侧。也有人认为,丰富的缺血区的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静息状态下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是心室壁张力和心脏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心室壁张力和心室压力与动脉血压呈正相关。因此,高血压心绞痛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研究表明,血压升高,每10njunH,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30ry0,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的变化更。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心脏疾病,血压水平越高程度更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量更多更严重。血压升高血脂血糖常伴有纤维蛋白增加,这些因素也增加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风险。 随着对冠心病心绞痛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分泌异常和冠状动脉痉挛的损害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以产生各种的活性物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