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西门豹》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荒芜、官绅、提心吊胆”等词语。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封建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和巫婆、官绅头子的可恶行为,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崇敬和对巫婆等人的痛恨,引导学生做一个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能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资源:小黑板、卡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学习起因部分。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弄清西门豹是怎样调查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西门豹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人,是一位官员。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介绍了西门豹的什么事情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2、自由说一说,课文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2、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是怎么理解的?
4、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决。
5、说说哪个字难写易错?提出来,老师范写指导。
6、指名接读课文,老师相机正音。
7、按提示给课文分段。(调查原因—经过—结果)
四、学习起因部分(1——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这一部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你们能想象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样的景象吗?(学生想象、描绘)
3、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四个问题?其中第几个问题不是以问话的形式问的?如果变成话,该怎样问?
4、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情况,是通过一问一答来写的,下面读师问生答。
5、西门豹通过问老大爷,了解了一些什么情况?
6、既然西门豹已经摸清了情况,为什么他还说河伯真灵,而且表示也要送新娘呢?课文第9自然段起何作用?
7、齐读第一部分。
课时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2、能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
课时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的破除迷信的。
课时难点: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在这一部分中,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几个问题?通过问这些问题,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情况?(生说)
二、学习事情的经过部分(10——15)
1、西门豹了解了这些情况下,是怎样一步步惩治官绅,为民除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10——15自然段。
2、教学第10自然段,指名读。
(1)邺地人烟稀少,漳河边怎么会站满了老百姓?
(2)这一自然段在写西门豹到来时,用了一个“真的”,这与直接说“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有什么不同?
(3)齐读第10自然段
3、教学第11——14自然段,指四生读。
(1)西门豹分几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
(2)分别说说西门豹是怎样惩治这些人的?你们觉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怎么样?(师生交流)
4、教学第15自然段,齐读。
老百姓看了这一幕,明白了什么?
5、西门豹用送新娘,结果送走了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达到了什么目的?
你觉得西门豹的办法妙吗?妙在哪里?
6、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事情的结果(第16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要使邺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变好,既要惩治坏人破除迷信,还要怎么样?西门豹是怎样治理漳河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西门豹要先破除迷信,然后才开渠引水呢?
四、表演故事
1、分小组练习表演。 2、指名到台上表演 3、点评
五、小结:学完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说)
课时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附板书:
摸清底细
智勇双全
30.西门豹 破除迷信
热爱百姓
兴修水利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