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公共管理学院
结 课 论 文
题目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
专业 劳动关系 班级 102
作者 李怀乐 完成日期 2013-6-20
指导教师 李亚军 指导教师职称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来说,这更是一个值得经常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数据上来看,是因为高校年年扩招导致社会“供过于求”造成的。但实际上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本文从个人观点出发,详细的分析了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原因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有了改变。每天的忙碌不再只是为了温饱,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加之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进而引发了关于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严重。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曾几何时,我们被誉为“天之骄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何须为找工作而发愁,那都是工作主动找来。可如今,我们已完全没有了以前的优越感,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上这个大学有什么用?还不如去上技校或早今年出去工作,省的在这里浪费金钱和青春!我们面对如今的就业形势,我们只能眉头紧锁,苦苦寻求。据统计,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有630万,就业率只有72.2%,也就是说由于接近2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这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城市的全部人口了,而且每年都有遗留下来一批,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刚好赶上大四的师哥师姐们回来毕业答辩,听老师们说我们学校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与企业签约,这其中还包括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功的。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只能在心里为明年的我们默哀。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企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人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首先,国家每年允许高校进行扩招,使得毕业生总量大幅度的增加。1993年~200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从4.22万增加到41.86万,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从92.4万增加到565.9万人。扩招带来的明显变化是,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从500万增加到2700万,增长了4.4倍。而且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也不是很高,造成严峻的就业压力。
其次,社会中的不公平因素造成的。用网络中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社会是“拼爹”社会,有个有本事的爹什么都强。而在就业中,我们拼的就是关系,谁有关系有门路就有好工作,能力已不重要。
最后,社会供需矛盾。高校中开设的一些专业,在实际中需求不多,或则并不一定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也可以胜任,所以就造成一些专业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
2、企业因素
首先,一些企业缺乏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并不能做到择优录用,很多时候都是凭借关系进入工作岗位的。或则有的干脆就是家族式企业,完全隔离外人。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其次,现在企业中存在严重的歧视。比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口歧视和学历歧视等,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障碍。
3、教育因素
首先,大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转化运用到实际中。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
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非常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况且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与职位的需要。
其次,学校经常以学生过不了科目为由扣留学位证和毕业证,很多学生只忙着怎么才能不挂科,顺利毕业,根本没用心思和精力去补充其他知识。
最后,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即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象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4、个人因素
首先,缺乏自我规划,对未来迷茫。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了都不知道以后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考虑。缺乏人生目标,没有动力,这如何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去得胜利,企业也不会要这些人。
其次,有文凭,有学历但是就是没有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你要说学习,那不在话下,可是要说的人际交往,接人待物,为人处事方面,简直令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