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概述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辩证法的发展阶段: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2、唯物辩证是关于联系的学说:
(1)联系的含义与特征
(2)联系与系统
3、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学说:
(1)发展的实质
(2)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3)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及其对立的表现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事物的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1)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的
(2)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的
(3)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化
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和关系。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1)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评价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的指导意义。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对我们的工作方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作用的表现
(2)斗争性作用的表现:
①在事物的量变时期促使事物双方力量彼此消长。
②在事物的质变时期促使事物突破原来的平衡状态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1)含义 (2)质与属性
(3)质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性
(4)认识质的意义
2、量:(1)含义
(2)量与事物的非直接同一性
(3)认识量的意义
3、度:(1)含义 (2)认识度的意义
二、量变和质变
1、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
(3)量变质变区别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在度的范围。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对现代化建设和人生成长的指导意义
三、质变量变的复杂性
1、形式的多样性:
(1)量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数量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
(2)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2、互相渗透:
(1)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①阶段性部分质变: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非根本性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
②局部性部分质变:反映事物积压个组成部分之间发展变化的不平衡
(2)质变过程中有量变的特征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和否定
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辩证关系
2、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的特征: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2)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对立:
①是否承认否定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②是否承认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3)辩证否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学习外国的经验等的指导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的特征:
(1)总趋势的前进性
(2)具体道路的曲折性
(3)割裂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错误:直线论和循环论。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