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李世杰-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反向重复序列又称回文序列(廻文):指两段同样的核苷酸序列同时存在于一个分子中,但具有相反的方向DNA的变性(denaturation):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变成单链,这一双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紫外吸收强度增加;溶液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增加等。
DNA的熔解温度200个核苷酸组成,在DNA链上可串联重复几百万次。由于碱基组成的不同,在CsCl密度梯度离心中易与其他DNA分开,形成两个以上的峰,即含量较大的主峰和高度重复序列小峰,后者又称卫星区带(峰),所以高度重复序列又称卫星DNA。
DNA复制: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单链 DNA分子为模板,聚合与自身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dNTP,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复制子(replicon):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DNA复制不连续合成链中形成的短DNA片段。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复制体:复制叉处的许多酶和蛋白组成的复合体,协同动作合成DNA。
θ复制:
先导链(leading strand):DNA复制时,与复制叉向前移动的方向一致,以3’→5’链为模板,按5’→3’方向连续合成的一条链。
后随链(lagging strand):后随链按Okazaki 片段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的转录激活(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DNA复制起始时通过RNApolymerse的转录过程而解开局部的双链。
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移框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一个或两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或扁平碱性染料分子的插入会使DNA的阅读框架(读码框)发生改变。
同义突变: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
错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无义突变: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合成的终止密码子。
增变基因:生物体内有些基因与整个基因组的突变频率直接相关其突变时,整个基因组的突变频率明显上升。
组成型突变:产生组成型表达方式(基因不受调控地 表达)的操作子突变或调节基因的突变。
自己DNA:限制模式相同的DNA同株系的不同个体DNA、寄生于其中的质粒和噬菌体。
组成型表达
突变热点:DNA分子上某些位点的突变频率大于平均数,这样的位点。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催化下,以4种NTP(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启动子(promoter):DNA分子上结合RNApol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区域,通常也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富含AT,易发生DNA呼吸现象形成单链区)
终止子(terminator):为RNA聚合酶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一段DNA序列,需要经过转录后形成茎环结构起作用。
核酶(ribozyme)RNA分子。
RNA编辑(RNA editing):有些hnRNA剪接后 不能立刻用于翻译,还要进行某些碱基的添加、删除或替换。
SD序列(S-D sequence):原核生物mRNA5’端的一段保守序列,能与核糖体小亚基16SrRNA互补配对,从而帮助形成起始物。
反式剪接(trans splicing):分子之间的一种剪接方式:不同分子的exon相互连接形成新的分子。
左、右拼接点
不连续转录
副密码子:tRNA分子上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区域叫副密码子。
同功tRNA(cognate tRNA):转运相同氨基酸的几种tRNA。
同义密码(synonymous codon)degeneracy):一种aa有多种密码(同义密码)编码的现象。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指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配的蛋白质上以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其本身不参与终产物的形成。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转基因技术: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的技术。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