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案).doc

发布:2018-04-08约2.5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者: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杨红英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美丽的槐花,槐乡弥漫着槐花的香气。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以及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特别是认识并积累课文中“白茫茫”这类叠词。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一个很有魅力的小山村,那小山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槐乡(板书:槐乡,齐读词语——槐乡)。五月,是槐乡最有魅力的季节。板书完整课题:槐乡五月 齐读课题 (这一教学设计,意在引出课文的题目,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语言不多,但层层进入,紧扣课题。)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拿起书本,翻到125页,放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些生字词,也许会碰到一些难读的句子,别担心,自己想办法试着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了。(学生放声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由接触课文,满足学生对新学课文的好奇心,又起到了初步熟悉课文的作用。) 三、学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生字还挺多的哩,看看这里的几组字,能分辨着读正确了吗? 1.出示生字:(这一组字的学习重在正音,八个字分四组来学习。) jīn chén chǒo suàn 襟 陈 炒 蒜 jìn chún niàng cù 浸 醇 酿 醋 2.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些词语,很有特色,咱们也来感受一下。出示:(这一组词的学习重在构词方式,十六个词语分四组来进行学习。) 洋槐 槐树 槐花 槐乡 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气扑鼻 白茫茫 喜盈盈 傻乎乎 甜丝丝 香喷喷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大大咧咧 清亮清亮 3.看来生字词并没有难倒我们。刚才听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被课文中的一些句子难住了,因为呀,有的句子实在是太长了。 (1)第一小节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听老师读,老师在朗读这样的长句子时注意到了什么?学着老师的样子,注意停顿,练一练。再齐读。课文中还有不少的长句子,等会儿读时也要注意了。 (2)像这样的句子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还有呢,你能找出来读读正确吗? 学生自己找到长句子,自己再读读这些句子。 3.后问: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么样?(学生答) 板书:槐花香 孩子乐 快速地游览一下课文,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把我们同学们的这些感受写出来了? (书中有一句最为恰当,谁能替他找出来;真会读书,就是这一句)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这一句。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觉得有以下几个设计意图。在学习生字栏,这八个字分四组,在读音上十分接近,易于分辨着学习,在学习词语栏,十六个词语分四组,第一组都带有“槐”字,体现课文特色;第二组都带有“香”字,体现槐花的特点;第三、四两组都是来自课文中的一些叠词,读来很上口,对下面的读文很有帮助。另外,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长句子,这些长句子要花时间读好,才能进入对课文的理解。教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