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新备课第一、二单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学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物体三视图,会画最基本的三视图,能够根据学习要求小组一起讨论学会本课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借助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运用于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法学法】在情景中学习,探究中发现,操作中感悟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积木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出示教材第2页例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请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摆法展示给大家,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2、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3、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能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从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法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学法:让学生观察图片、感知观察角度、判断观察范围和搭一搭等学习方法。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2)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3)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四、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