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效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况 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条件和环境 1 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其 治理结构 2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健全和完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 3 4 应保证中央银行决策的相对独立性 “保增长”的同时不能忘了“调结构”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货币政策由制定、执行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市场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效用需为六个月到一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货币市场体系尚存缺陷,市场利率尚没形成,这也影响到货币政策发挥效用。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价格交易平台以及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不健全,现阶段而言,货币政策还是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理论,利率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体现。即使利率进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没有完善的微观基础,没有微观经济主体依据利率改变而转变经济活动方式的传导渠道,利率调控依然无法有效。 2013年的货币政策分析 2013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 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速度有所加快 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较之2012年增多 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Title 短期内对应对危机、促进本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Title 一定程度上出现竞争性贬值 Title 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加大短期资本流动压力,也将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 存贷款利率小幅走低 3月,非金融机构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65%,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2%,比年初下降1.1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略有上升,3月加权平均利率为6.27%,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利率浮动情况来看 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 本组交锋点 1、当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大 从内因来看,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没有成功地维持币值稳定,人民币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并且日趋严重。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2年9月以后,各国央行开始了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竞赛,国际资本流向亚太等新兴市场经济体趋势明显,对香港离岸人民币价格和境内人民币价格都带来了升值压力。 本组交锋点 2、紧缩外汇,扩大内需 平衡外汇收支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扩大发行,所以应紧缩对外汇的购买。在保增长的目标下,我国政府会不断扩大投资支出,国债发行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中央政府代替地方政府发债政策也可能开闸,国债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随着央票发行量的下降,央行可能会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国债操作调控基础货币,因此央行买卖国债将来会成为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本组交锋点 3、当前利率混乱 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放低,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互联网融资平台迅速成长,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 货币市场上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机构争锋相对,传统金融机构为了守住自己原有的市场,以不同的利率守住老顾客和吸引新顾客。新兴金融机构作为新来者,必定以优惠的利率从金融大市场上分一杯羹。竞争者把竞争的焦点放在了利率上,导致了当前利率的混乱。 LOG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