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引言 3
2 货币政策有效性概述 5
2.1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 5
2.2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述评 7
3 货币供给量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10
3.1利率渠道 10
3.2 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 10
3.2.1 托宾q理论 10
3.2.2 财富效应 10
3.2.3 汇率渠道 10
3.3 信用渠道 11
3.3.1 银行贷款渠道 11
3.3.2 资产负债表渠道 11
4 货币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2
4.1 货币政策状态模型构建 12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 12
4.3 平稳性检验 13
4.4 协整性检验 15
4.5 格兰杰因果检验 15
4.6 OLS回归 16
4.7 回归结果解释 17
5 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18
5.1 实证结果分析 18
5.1.1货币政策时滞 18
5.1.2 预期的影响 19
5.2 政策建议 20
谢 辞 22
参考文献 23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2000-2008年季度数据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接着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2000年到2008年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如下:前两期的基础货币投放对本期GDP的影响为正,而本期基础货币的投放不仅不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使本期GDP下降。对此,我们的解释是由于货币时滞的作用。得出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在此期间有效的,但政策效果有限。从而,我们提出了针对货币时滞作用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有效性 货币中性 货币时滞 平稳性检验 格兰杰检验 OLS回归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firstly .And then with the support of time series during 2000 to 2008, the paper giv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o Chinas monetary policy effects by establish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Then the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 has an effective monetary policy, but the policy’s effects are limited.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few points of recommendations and advic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Key words: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Currency- Neutrality; Currency Delay;
ADF Test ; Granger Test ;OLS Regression
1 引言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产出、价格水平等真实经济变量。西方经济学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上,即货币能否影响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等真实经济变量的变动。从理论上来看,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凯恩斯以来的宏观经济学各学派均对货币政策效果问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在国内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有三个观点:一、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被高估,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认为货币政策作用具有非均衡性,即治理通货膨胀得力而治理通货紧缩乏力;三、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持肯定作用。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于1998年毅然决定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建国以后尚属第一次,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关部门看来,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即适中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