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第三周6节.doc

发布:2017-01-07约9.2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 学科“情知课堂——我先学”教学设计 第 三 周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2014.3.17    年级组 三年级 备课人 韩莲凤 复案人 刘艳芙 教学内容 5、翠鸟 课 型 新授 备注 13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写“衬、衫、饲、壁”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 点 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自主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找翠鸟资料 教  学  过  程 环节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复 案 3’ 25’ 6’ 5 1 一、回顾课文 朗读1自然段 思考:课文描写翠鸟什么特点 二、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读2、3自然段思考主要写翠鸟什么特点? 2、哪些词语写出了翠鸟动作灵敏? A、鸣声清脆; B、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C、机灵,反应特别迅速,“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比较句子,体会句子哪个写得好,好在哪里?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在水面上疾飞。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默读4、5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什么? 2、从文中能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朗读 积累好词句 三、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村( )杆( )透( ) 衬( )秆( )秀( ) 四、课堂检测:形近字组词 饱( )司( )复( ) 泡( )饲( )腹( )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必-《语文能力培养》 选-预习第6课 感情朗读, 指名生说 读文汇报 画词句说体会 全班交流 读句子说想法 课件出示句子 摘抄积累 独立试做 汇报不同、互批改正 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两段的教学,没有用死板的方式让学生重复读,而是抓住重点词句,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学生既感受了语言的美,也感受到了句子的精炼。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让课堂和生活接轨,使文本和学生的情感链接,说出自己的情感,体悟作者这种写法是表达自己对翠鸟的喜爱。 培养学生对比、观察、敢说的习惯 板书设计 外形 翠鸟 活动 喜爱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美,感悟作者的写法,并巧妙地把这种手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手中。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展开本课时的教学,在深入文本的,解决生字词难题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次的阅读教学和口语习作练习。还有设计重点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而是草草了结,非常遗憾。 语文 学科“情知课堂——我先学”教学设计 第 三 周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2014.3.17    年级组 三年级 备课人 韩莲凤 复案人 刘艳芙 教学内容 6、燕子专列 课 型 新授 备注 14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认本课的生字词,会写“欧、瑞、骤、洲”,理解“骤降、长途跋涉”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 点 重点:抓重点词语理解,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难点:抓重点词语理解,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关 键 对2、3自然段中重点词语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做好预习 教  学  过  程 环节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复 案 2 5’ 13’ 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