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政府经行为与公共选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 【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选择的含义 二、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的概念 三、全体一致原则下的公共选择过程及其优劣 四、投票循环和投票悖论的含义和解释 五、多数裁定原则下的公共选择过程及其优劣 六、中位选民理论和政治家行为分析 七、政府公务员行为分析 八、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 九、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及其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十、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十一、我国政治民主制度建设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要求及其发展趋势 基本掌握:全体一致原则下的公共选择过程及其优劣;多数裁定原则下的公共选择过程及其优劣;阿罗不可能定律;中位选民理论和政治家行为分析;政府公务员行为分析;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 重点掌握:公共选择的含义;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的概念;投票循环和投票悖论的含义和解释。 一、公共选择的涵义 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 所谓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一)? 全体一致原则 1.含义: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 2.优点和缺点 公共产品均衡机制 P83图5-1林达尔均衡 (二)多数裁定原则 1.多数裁定原则的含义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 2.投票悖论和票决循环:投票不能产生最后的结果。 4.中位选民理论 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5.互商投票制 是指选民在投票时相互作交易,使有关方案得以通过的情况。 6.阿罗的不可能定律 ⑴传统观点认为,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个人偏好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就能据此确定社会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⑵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三、代议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 代议制:由社会成员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如议民,来代表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一)政治家的行为 模型说明:重心是争取中位选民。 (二)政府公务员的行为 官僚们的目标是追求预算的最大化。 ? (三)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 特殊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使资源配置向某些特定的人群倾斜。 第二节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一、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概况 1.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2.议会斗争是政党对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3.议会的结构:两院制、一院制。 二、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一)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 (二)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 (三)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 三、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四、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 (一)议会对政府经济立法的层次 1.在宪法中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基本经济管理权限进行界定 2.通过专门的法律,调节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3.利用综合性法律,调节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二)议会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约束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P100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一)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的途径 (四)加强政治协商,提高公共选择水平 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费尔德斯坦 D、维克塞尔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3、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 A、A B、B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