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docx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2023年版)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
M80.000);卵巢切除术后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M80100);失用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200);手术后吸收不良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300);药物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400);特发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500);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ICD-10:M80.801);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900)o
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ICD-9-CM-3:81.6500)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ICD-9-CM-3:81.65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
.病史:无明显外伤或低能量损伤导致的急/慢性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
.查体:脊柱压缩性骨折节段棘突出现叩痛和椎旁肌压痛,变换体位时(如:翻身、起床)疼痛加重。
.辅助检查
时间
住院第1?3天(术后第1?2天)
□上级医师查房
主
口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要
口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诊
口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口
疗
评估术后X线片
工
□强调和指导抗骨质疏松治疗
作
口指导患者进行腰围或支具的佩戴,下地行
走,上下床及日常生活功能锻炼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口继续内科基础疾病用药和监测口
重
抗骨质疏松药物
要
口镇痛药
医
临时医嘱
嘱
换药(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胸腰椎三维CT
口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主要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护理
□疼痛评分(VAS)
工作
口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病情
口无口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住院第1?4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疼痛评估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
口向患者讲明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今日出院
疼痛评分(VAS)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前宣教,告知门诊复诊时间
嘱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
强调出院后感染预防
告知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
口无口有,原因:
(1)椎体压缩骨折的评估: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或CT表现为椎体压缩,需结合MRI判断引起症状的责任节段,责任节段表现为椎体内水肿信号,在T1加权像中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中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有MRI检查禁忌者,可行核素骨扫描,责任节段表现为核素浓聚。
(2)骨质疏松的评估: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参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9(2):85-88,95]执行。对于骨质增生严重的患者,DXA可能受到骨赘干扰导致准确度下降,可采用定量CT(QCT)方法进行检测,具体参照《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6):733-737]执行。
(3)鉴别诊断基础评估:应查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应关注用患者状态无法解释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增高,排除可能存在的脊柱感染;同时应该注意排除脊柱原发肿瘤或继发肿瘤的可能。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诊断明确,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活动。
.无以下手术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病或身体衰弱无法耐受手术(如:无法俯卧)。
(2)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
(3)严重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手术。
(4)严重椎体压缩,穿刺针及球囊置入困难。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000);卵巢切除术后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M80100);失用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200);手术后吸收不良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300);药物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400);特发性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500);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ICD-10:M80.801);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ICD-10:M80.900)的诊断编码。
.患者同时合并有基础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相应专科的